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正月游苏州之恬淡处方见苏州园林之美-游记攻略 |
[游记]正月游苏州之恬淡处方见苏州园林之美-游记攻略 |
2007-09-10 ctrip.com |
江南的园林已去过不少,多遵循所谓庭园幽深、重门迭户、移步换景等的造园手法,像扬州的个园、同里的退思园、木渎的严家花园、嘉定的古漪园等等,无不如此。这些园子以布局和意境见长,均堪称江南名园。 但因其出名,也带来一些遗憾。园子里往往人声鼎沸,一拨拨游客由举着各色小旗的导游领着,导游们在同样的位置说着同样的导游词,游客们也在同样的位置立照留存。所谓情趣、所谓意境、所谓风雅,荡然无存。我们苏州游的最后一站——留园里面,正是这种光景。 我们住的地方离留园只有四站路,上午八点刚过,我们就到了留园。原以为一早人少,可以清净游园。谁曾想,我们早,旅行社的团队游客更早。留园不甚张扬的入口处已停了四、五辆旅游大巴,入口前的空地上站满了等待入园参观的游客。我心里暗暗叫苦,这下又是闹猛游了。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在国内也颇为有名,布局以山池为中心,环以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明洁清幽。游人从一扇黑漆大门进去,先是幽蔽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渐觉明朗,并与“华步小筑”空间相互渗透。北面透过六个图案各异的漏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绕出“绿荫”则豁然开朗,山池亭榭尽现眼前,颇有些步步深入、欲扬先抑的意味。 本来入园还想请个导游讲解,后来发现全然不用。刚在“古木交柯”处停留一下,就有两拨游客前来,导游的讲解声此起彼伏,像二重唱一样,想不听都不行。更为扫兴的是,当我们走到留园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时,特意找了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避开团队,想在池边静静品味“一池三岛”的旷、幽之感,还没站了半分钟,身后突然一声“你能让一下吗,我们要拍照”,原来是前面一个台湾团的游客开始四散立照留存,还以为我们站的地方是个什么好的取景处呢,纷纷过来拍照。 窃以为,园林的风雅景致是要在闲适、恬淡中才能慢慢品出的,园子里为防游客乱走,不少厅堂前都围了护栏,游人只能如赶鸭子般的走马观花,谈不上停留,更谈不上落座,怎能有闲情领略园子布局的妙处和韵味? 生逢“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的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描写了他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中秋夜游自家沧浪亭的情景:“老仆先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可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此情此景,普通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虽然当时沧浪亭已可供他人游览,但作为所有者的沈家,可“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留待中秋夜自家登亭赏月。 文人们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以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看来,实在是遥不可及啊。 更多苏州图文游记:http://blog.sina.com.cn/u/1234516357#serial_4995398505000jt4 (留园红梅)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9328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