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踪-西园-游记攻略-旅游-MSN中国 |
[游记]苏州游踪-西园-游记攻略-旅游-MSN中国 |
2007-07-28 msn.com.cn |
2004年5月28日 西园其实是一座寺,在枫桥路上,照壁与山门隔水相望,照壁东西两边分别有一条“智慧桥”和一条“福德桥”飞跨过去。寺门的一副对联一语双关:一水设双桥广度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山门上赫然大书“敕赐西园戒幢律寺”字样,虽然出自最可怜的宣统皇帝。隔水回望,照壁临水一侧是“自觉觉他”几个字,不禁怅然,因为人世间许多人事都是“未能自觉强觉他”。山门两侧则分别是“天上胜妙地”和“离垢清凉园”,都让人畅想而且神往。 山门上标榜“宗风真脉”,门后横额则返璞归真,只道“无上法门”。甬道两边草地绿得凡夫俗子的心里也会一片澄明。过了崭新的鼓楼和钟楼,迎面便是天王殿,果真两边矗立着怒目圆睁、分管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中间则是弥勒佛,关在瘦长的玻璃匣子里依然笑容可掬,目光依然透着慈祥。他身后是一尊立佛,同样的塑了金身,同样的圉在玻璃后。 过天王殿,便是几株大树,大树后是一个小小的池子,里边有无数只甲鱼在水里悠闲地踱步。水上有一道小桥,大概应该称为圣水桥吧?奇怪的是,圣水桥虽然在身后的天王殿的中心线上,却偏离了前方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算得上宏伟了。两侧的门口上方悬了金色的匾额,左是“硕力宏深”,右是“行愿俱足”,还有许多的小字,猜想无非颂扬文辞,却看不真切。这里循规蹈矩地供奉了三尊佛,左是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边各有一位护法,该是韦驮和伽蓝。中间供奉的自然是现世佛释迦牟尼,白眉的迦叶和低眉的阿南两位尊者侍立两侧。 大柱上的长联说:东震涌庄严看桥通鹤市山近虎邱招提久占三吴胜,西来参本意任侠士流芳生公说法照澈都归五蕴空。 三身佛身后是十八罗汉护佑着独占鳌头的观音菩萨。上方有一匾,说“佛即是心”。观音本是金身,却斜斜地挂了点缀了小蓝花的素色丝质披风,反倒有些不伦不类。 在天王殿,见到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佛像前膜拜,并摸着柱子行走。在大雄宝殿,则有一位戴眼镜的师傅,带了模样相近的几个男人,在佛祖前三叩三拜,该是做法事吧。 大雄宝殿后是一进静谧的院落,分别通往僧寮、念经堂。正北的院墙上有几块大小不一的石碑,有些文字已经漫漶不清,有些稍清晰一些,至少有康熙和乾隆年间立的,显然是了解西园寺历史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宝贵资料,却无心仔细研读。相比之下,僧寮前的廊檐不时出现的僧人,自然更生动一些。 小院西侧廊下,是一些招贴画。其中一副,寓意高堂上的父母就是现世的菩萨,说的是杨黼去访菩萨的路上,被人劝返,说到家看见披毡的人便是菩萨。杨深夜抵家,一敲门,果然有人裹了毡出来,原来是他自己的母亲喜不自胜,顾不上穿衣便冲了出来。还有一些文字,宣扬佛法,比如“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还有名人关于佛教的评述,如朱光潜说:“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寓意高远,“与余心有戚戚焉”。 沿西侧廊檐南折,很快看到一小门,指示如厕方向,进门后有一小院,并有一泓池水。北侧有一处“塔园”,摆了些盆景,后方是几座石灯笼,还有一个大土丘,不知是不是什么人的坟茔。 水池向北园黄褐色的寺墙向北、继而向西延伸,拐向南后豁然开朗,俨然一泊湖水,中央是一个六角亭,走进发现就叫“湖心亭”,东西两岸均有曲桥相通。东边亭柱有联云: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想必这泓水也是放生池。 亭内又有一座同样六角的小木亭,加了佛像和一尊高僧像,有人还在高僧手里挂了串象牙色的念珠。亭内铺砌了四方的石板,靠亭角的石板湿漉漉的,长了苍黑的苔藓。庭外有两半圈临水的长凳,偶尔有人落座歇脚,还有一对小夫妻拿了面包撕成碎屑投向水中。一切都十分的诗情画意,虽然曲桥是水泥的,栏杆是铁管的。唯一的败笔大概是湖心亭南北的两组金属荷花,突出水面大煞风景。 水池里有许多通体黑色的鱼,若隐若现地在水里游弋、嬉戏,不时漾出水花。 园子不大,水陆各半。湖心亭隔水北望有一个人工的小半岛,有石凳石几供人小憩。水池西岸有一个茶室,大门紧锁着;西南隅是古树和花草,苍翠葱郁,在阴天里甚至渗出阵阵凉意。小园东南角缘寺墙过一道门,便是一囿中庭,石坛上有一株古藤虬枝如游龙,爬满了边墙。中庭一角有小门,竖了牌子要求保持肃静,说是在授课,课室的门口堆满了鞋子。 向北过一道窄窄的太湖石甬道,是一处小园林,中间小丘上有一个小亭,叫“云栖亭”。绕亭而北,有一座平房,是法物流通处,也是大门紧闭。流通处西边是一道绕满紫藤的回廊,回廊外便是湖心亭。 在池岸的石块上小坐,无意中发现一只青蛙就停在一米开外的另外一块石上,规律地鼓动下腮呼吸,后胯微微隆起,也随之张弛有序。后来,主动为一对情侣拍照,这当儿一个男孩拿了树枝将青蛙赶下池里去了。回来后怪小男孩:就不怕青蛙给淹死了?小男孩认真地答道:不会,青蛙本来就在水里的。 又拍了几桢湖心亭倒影水中的照片,然后返回寺里。 大雄宝殿里正在“课诵”,有人击鼓,有人打钹,有人敲木鱼,其余的和尚或黄衫,或缁衣,抑扬顿挫地唱经,并反复顶礼。后来变唱为诵,诵又随着木鱼的敲击声由慢渐快,直至最后一生钹响嘎然而止。众僧唱诵经文,虽然不明其意,心神似乎也空明了许多。又看到跟眼镜和尚做法的三兄弟,旁边还增加了他们的家人,包括一位扎辫子的小女孩。大人们诚惶诚恐,缩手缩脚,连眉毛都不敢抬一下,生怕浪费了一片虔诚,小女孩则好奇地东张西望,跪到蒲团垫上时还伸手提了提裤子,遮住裸露的后腰。人群还有几个年老的女人,身着僧服,嘴里熟稔地跟着和尚唱诵经文。她们是俗家的居士。 做完功课,和尚鱼贯而出。一位戴眼镜的,目慈面善。向他打听到寺里共有七十来个和尚,都住在僧寮里。 寺里还有“罗汉堂”和“观香殿”,却不曾去看个究竟。 离开西园寺,已经快六点了。看到山门后侧一副对联署名“沙门弘一”,便问守着侧门的蓝衣寺工:弘一法师原来住过这里?红脸寺工一边拿开门杠,一边作出不屑与自豪参半的表情道:我们这儿很多法师都穿红衣。 |
转自:http://travel.msn.com.cn/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596732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