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园戒幢律寺游记 |
[游记]西园戒幢律寺游记 |
2007-07-18 tuniu.com |
周日早上起来,先到朱鸿兴面馆吃了一碗香菇面。 通往拙政园的步行街离宾馆只隔一条临顿路。昨晚那些看似空中棺材的建筑原来就是传说中的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被我误打误撞连带在心里贬低了一番。 苏州博物馆整个设计外观灰瓦白墙与苏州古城的建筑色调相契合。中庭是一片水体,水上有桥、中间有亭、岸边有石、水中有鱼,墙外有树。光这么描写可能是一个中式庭院的典范,不过水过于清澈、桥和亭的线条过于硬朗、树木过于孤单(从一个角度看,只有一棵树孤独站立)、石头过于粗笨(不是太湖石而是钝圆的大石头)、鱼儿无叶可戏(真怕它们冻着)。不知怎么令我想到安藤忠雄或是伊藤东雄在表参道的作品。这里更多的是和式风格,而不是汉文化的延续。建筑的别样风格似乎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具感染力。在东阳的卢宅附近曾看见倾角70度的山梁房架,就可想见当年此处也是堂皇煊赫的宅院,若干年后苏州博物馆纵然是藏品全无,这些建筑也足以吸引你驻足。 没有去拙政园而选了狮子林。狮子林最后的主人是贝聿铭的祖父,这个园林堪称江南园林的典范,园中的亭、台、楼、榭和花、木、石、桥都设计的相当精妙。贝聿铭是报着何等心态把近在咫尺的苏州博物馆改造成现在这样的,多少勾起我一些好奇。 看完狮子林,将要收拾书包回程,下午阳光下柳树依依,桃花正红。我急忙赶往最后一站西园。 西园寺又称戒幢律寺。我对佛教建筑历来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西园寺是在平地上建起的寺院,与一般凭山而建的寺院有些差别,寺前的白色石拱桥划出优美的弧线,使地势看来陡然增高,有种皇家的雍容气象,进门是50米的甬道,十分宽敞,两侧是钟鼓楼,再进去是四大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西面是罗汉堂和西花园放生池。 在我欣赏寺门前石桥和牌坊的当口,不知何方涌来一群佛教信徒,背着明黄的布包,争先恐后涌进寺院,奔向钟鼓楼前的香炉。她们拿出银角子,点上火,撒向焚香炉,然后双手合十急拜,接着又奔进大雄宝殿和罗汉堂见佛便拜。她们操着苏州附近的乡音,很难辨清,不知道她们为何那么着急,动作为何那么猛烈,神态那么专注。国人事佛的心态一直令我十分费解。 从西花园放生池返回,正赶上晚课,和尚都穿着比较正规和整齐的褐色、黄色袈裟出席,还有一班穿着时髦的女居士也披着这样的僧袍位列其中。和尚们专注地念经,调子平缓。 因为要赶火车,我在夕阳西下十分离开西园。沿着留园路的林荫道走了一段,算是对苏州的告别。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40 次, 发表于 0点40分, 推荐给好友 alloo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1990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