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黎里(一)

[游记]黎里(一)

2008-05-22    sina.com.cn

黎里行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
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
花草有静态,鸟雀亦驯驯.
从无夜吠犬,门不设司阍.
长廊三里复,无须垫角巾.
家家棹小舟,目不识车轮.
勾栏无处访,樗薄声不闻.
丝萝不外附,重叠为婚姻.
不知何氏富,不知谁家贫.
更有奇女子,嫁与贤郎君.
双双来执贽,宾宾拜起频.
留住小眠斋,款如骨肉亲.
我喜风俗美,更感古谊敦.
逝将去故土,十万来买邻.
非徒强张邴,兼且联朱陈.
有女此地嫁,有男此地婚.
庶几子与孙,永作羲轩民.

这是清代袁枚的诗,写的虽然并不文采斐然但是也有几分古朴韵致,自然毫无矫作之情,袁枚虽生在康乾盛世可是当时的清朝已经隐约显出颓败之势,官场黑暗作为袁枚只能尽己之力,清者自清罢了。

许是天意许是无心,某日他突然邂逅了这样一个蔽在尘世后的江南小镇,就像是突然跌入了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惊讶,欣喜,只想把一心属在了这个远离喧嚣的小镇上,庶几子与孙,永作羲轩民!

这便是黎里,一个睡在淡淡清塘里满眼的江南水汽淋漓的小镇,一睡就是千年的尘起尘落。

我便是出生在这个小镇上的,我不老,才刚刚结束掉大一的游荡生活,可是发现当我想写写我的家乡的时候,发现打出来的字竟像是那些弄堂里剥落下来的墙灰,凝重安详了起来。

黎里位于江浙沪交界处,现在隶属苏州,唐时为村,宋时成市,直到明代弘治年间升格为江南一大镇。下面就是摄于30年代的黎川八景之一的中立晚眺。

古时黎里偏僻,虽说江南富庶,姑苏吴县一带更是极尽繁华,黎里却只是取这禊湖一角清唱起淡淡的歌子,划一片舟往来于水肆驳岸间,宠辱不惊淡目风尘而已。据说若遇乱世,达官显贵总会携妻带子逃往黎里,也许是隔了黎里这泊水 ,那世间的炮火硝烟便是熏他不到的吧。

小学的时候一个人背着书包,总是喜欢一个人看那些各式各样的石桥和上面刻着的对联花纹,看桥上那些斑驳的青石板间窄窄的缝隙里路过的乌蓬,喜欢数驳岸边的刻的雕花还有那一个个揽船石,看到那粗粗的磨的起毛的缆绳,看那黑色的鹭鸶安静的和披着斗笠的渔夫一起依偎在那窄窄的小船上,夕阳落在水里,美丽的就像七彩的琉璃。

据说黎里的市河有2000多米,那么一来一回古驳岸当然就是4000多米了,后来才知道,那些各式各样的河埠原来都有讲究,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和悬挑式,双落水和单落水又分内凹式和外凸式等等等等,至于那些揽船石更是刻了什么暗八仙、笔锭、如意、犀角、双桃、双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据说总数要250多,恐怕这江南各镇只能是独此一家了。

以前下雨小镇上的人们是不用打伞的,因为沿着这条蜿蜒的市河两边都架着“郎棚”(谐音),那些用斑驳的灰色木柱撑起的古老生灵就这样遮蔽着这个安静的小镇躲过风风雨雨。

记忆中小的时候,虽说一边的“郎棚”已经被拆,可是另一边的还算是完整,冬天里若是太阳不错的话,老屋里的阿婆总是喜欢得把藤椅,安静得坐在椅子里依偎在这些斑驳的木头灰柱旁,人多时就和几个同样摺满皱纹的老人一起软软的谈点家长里短,一起抚着那柱子翻翻老黄历,郎棚顶上的杂草长得茂盛,灰色的草安静的站立在那斑驳零碎的老瓦上,草边上的老木窗开开关关总是吱嘎的作响也许会扰了它们的清梦吧~~~

可是我一边长大,一边看到的是那些“郎棚”的离去,轰一声,便是尘归尘土归土,徒然消散在这个安静的都城,现在剩下的已经没有几间了,每一间都苍老的和着这同样苍老的驳岸,呼吸,而后老去。

小镇上的弄堂是一绝,虽说岁月变迁,市河两岸至今还是保有了近百条的弄堂,还有5条超过百米。明清600余年的岁月,那些也不停的变化着,小学上下学的时候总是避不了的要经过弄堂,总是把钻弄堂当成是探险,独自一个人走在那些黑忽忽的弄堂里,听着自己的鞋子和青石板碰撞的声音,一会会就害怕的抬脚就跑,偶偶还会撞到有阿婆开门,那木门子一开,那个吓啊~~~呵呵,现在想想还是后怕,只知道朝着弄口光亮的地方跑,等出去又看到那黄黄的大太阳,那自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0e60d01000acs.html21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