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明珠水乡黎里系列之一幽幽弄堂情 |
[游记]江苏苏州游记:明珠水乡黎里系列之一幽幽弄堂情 |
2008-06-10 17u.com |
思念如风。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在一幢幢的高楼大厦下游走;在喧嚣繁华的景象中奔波,我忽然非常怀念宁静和朴素得如同浅淡水墨画的水乡黎里,怀念那条陪我度过五年青春的黎里弄堂。 二十年前,我分配到黎里工作,单位的宿舍就在一条曲折幽深的弄堂里。开始的那段时间,我真的害怕走这条又黑又窄又长的弄堂,幽暗的光线下只见到斑驳的墙壁和墙壁里的黑黑壁龛,脚下则感到一股股阴冷的潮气在侵袭着,一股神秘点缀漫长的岁月。特别是晚上,一不小心还会踢翻马桶,撞上墙柱,可又不得不走过这条弄堂,那是一条每天上下班,回到宿舍的必经之路。渐渐地,哪儿地势高一点,哪儿有个凹陷等都摸熟了,也就不怕了。后来在黎里呆的时间长了,竟开始留意和琢磨起那一条条别具风韵和奇特的弄堂。 听镇上的老人讲,黎里人杰地灵, 市街一条2000多米的长河如一条欲腾飞的巨龙,尤为奇特的是巨龙全身长满了爪,伸向了居民住宅,100多条的弄堂就是巨龙100多只爪子。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黎里,见这儿风水不同寻常,似有真龙吉兆,若不加以毁损,日后必出真龙天子来争夺天下,遂下令在镇东四面环水的水中央建中立阁,俗称八角亭,镇住龙首,免生异端。虽然此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八角亭却真的是乾隆年间建造,给这个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而那100多条的弄堂更是真真实实地延续到了八十年代。如今完好保存的有85条,堪称江南古镇一绝,其中暗弄70条,明弄15条,大多以姓氏命名,以黎里八大姓“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命名的最多。如周家有周赐福弄,陈有陈家湾堂弄,李有李厅弄等等,我住的那条叫老医院弄。弄堂构建之奇,江南少有,有走马堂楼底的跨楼弄,有两弄紧依的比翼鸳鸯弄,有直插郊外的通风弄,还有弄内生弄的母子弄等等。弄堂多数超过60米,更有5条超过百米,最长的是李厅弄,有135.7米。最狭的弄是恒丰泰弄和范家弄,只有0.7米。最宽的弄是庙桥弄,宽达2米。大多数的弄堂总要拐上几个弯,而且是直角转弯。弄堂,总是步步高。第一进的陪弄最低,第二进稍高,以后次第升高。据说这是一种口彩,也是实用的需要。江南水乡,雨水铰多,特别是黄梅天或雷阵雨时,陪弄步步高,下面的阴沟也步步高,泄水就畅快。 老人的如数家珍,让我对黎里的弄堂更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喜欢这条弄堂进,那条弄堂出,尽情地领略每条弄堂的风采,有的是黑咕隆咚一直到底;有的是暗弄接明弄,在弄中间,别有洞天,只见人家小院里几枝树叶探出墙外, 一丝绿意, 一丝生机,别有一番情趣;有的是两条暗弄相连的双弄,只听得小院子里传出主人在生煤炉时吸着浓烟味而发出的呛声, 别有一番滋味;有的是两边高墙遮掩得只能看见窄窄一线蓝天的明弄,透着静谧、质朴…… 每次踱步弄间,倾听脚踩着石砖路或泥路发出的深沉古朴的回音,荡彻于弄间,便有一种心灵获得宁静,人生显得踏实,灵魂得以安歇的感觉。闲逛间,总有惊喜连连,一座座深藏于弄堂之中的明清建筑闪现在眼前:景色宜人,稍加以修葺,便堪与同里的退思园相媲美的“郡马府”端本园位于中心街大观弄底;编撰了第一部《黎里志》的诗人徐达源、吴琼仙夫妇的故居位于梨花街西徐家弄第三进;抗击沙俄建立战功而晋升兵部尚书衔海军帮办张曜的故居位于浒泾街新蒯家弄底……都说黎里的弄堂是娇小的,能容得下两人并肩走就不错了。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小路上,却走出了南宋赵磻老、明代太常寺少卿凌信、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等代代名人,他们的足迹一次次地踏起小路上的尘土,扬起弄堂里一次次的辉煌。而那些不知名的默默的弄堂百姓,也用他们如豆的汗珠,湿透路边的尘土,在小路上留下了生活的坎坷与艰苦、幸福和欢乐! 岁月轻晃,当我再一次走进黎里弄堂已是十年。抚摸那剥落的创伤,感受往日的温度,往事像那串悦耳的风铃,清脆如滴,荡漾着灵魂深处的幽幽情思。站在弄堂口张望,百千年的弄堂依然挺立着,怀拥古风,阅尽红尘烟雨,道尽风情万种,用朝圣般的虔诚,守望着灵魂的家园,以坚韧和完整向过往的人们炫耀着黎民的智慧,诉说着古镇的希望…… 明弄接暗弄 这就是黎里最长的弄堂,七转八转才到出口。 小树因为有一点阳光便穿墙而出,黎里弄堂又何尝不需要给予保护和发扬的阳光呢? 大红灯笼把深深古弄增添一丝喜庆,增添一种古朴。 一屡“春色”出墙来 双墙复壁,可起到和很好的隔音效果,如果一不小心火灾,可免伤到邻居。 当年徐达源的故居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111737.html5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