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中南游记

[游记]晋中南游记

2007-08-03    sohu.com

世纪之游

---- 晋中南游记

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之际赴晋中南一游,故曰世纪之游。这是继“五台山”之后再赴山西,山西为何有如此魅力使人再次“登门”?

山西,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故称为“三晋”,今人习惯按地域分为晋北、晋中、晋南,也称为“三晋”。三晋大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物荟萃、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纵横着名山大川、壮丽河山,使山西这块沃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怎不让人再赴山西?

由于新年只有三天假,故29日晚夜行到山西,不知为何,石家庄一带总有雾,不敢开快车,只好宿高速公路的辛家堡维修服务站---“大车店”,当夜无话,第二天晨起即赶往“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境内的乔家堡村,在208国道西侧,离与108国道的交叉点(东观镇)约2公里,有明显的路标。

乔家大院出名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多有影视剧在此拍摄,如“昌晋源票号”等,借助于影视剧的宣传使其得益不少。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巨贾乔致庸的宅地,为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计有6大院、20个小院,当地人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一说。但我并不喜欢乔家大院,我总觉得其过于封闭,高大的院墙,灰色的砖结构,门窗漆成黑色,进去后有种压抑感,只有院内的红灯点缀的院落略有些生气(这些红灯大概是张艺谋挂的,本家主人决不舍得挂这么多灯的),所有山西有钱人家的宅地大都如此,我不欣赏山西土财主的建筑,到是江浙有钱人的庭院比山西的高出一筹,但没见过的人也不妨去看看。

出乔家大院后直奔吉县,路过灵石的王家大院,可惜时间不够,未参观。当天,天擦黑时抵达吉县,宿吉洲宾馆。吉县是个穷县,整个县城不大,建筑较乱,没有几座象样的高楼,最好的黄河宾馆约10几层,刚刚落成,只能吃饭,不能住宿。街道只有一条,没有红绿灯等交通设施,也没发现警察,更没人指挥交通,街灯也不甚亮。好在电信可以,手机可以与北京通话。借助于壶口瀑布旅游之利,吉县正在发展。

31日晨奔壶口瀑布,典型的黄土高原,沟沟壑壑,山随路转,路绕山行,个别路段有残冰,山也很高,要小心行车。约行48公里,9点左右到达壶口瀑布。距京约940公里。

一下车即看到黄河象条巨龙卧在两山之中,对面是陕西的宜川县,这边是山西的吉县,壶口瀑布正在其中。黄河流至此处,百米宽的浩瀚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倾泻约30米高的落差,形如茶壶倒水,故名壶口。李白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何等的气势!但见那洪流急泻、惊涛拍岸,一浪追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雾气腾升,真是“听之若雷霆之鸣,望之若虹霓之射”,形成谷涧起雷、群龙戏浪、水里冒烟之奇特景观,更为难得是一道彩虹自浪尖升起,直刺天空,恰如彩虹通天。时逢冬季,冰冻奇观更为添彩,有的象菊花、有的象林木,特别是居然有两个冰冻形如“冰狮子”般卧在岸边,守护着壶口。黄河,它象征着我们民族,不屈不饶,坚韧不拔,永远向前。耳边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歌声,这歌声激励着我们的先辈拿起大刀、长茅反抗侵略者,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这歌声也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先辈的精神,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

黄河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黄土地、黄河、黄色的人种,五千年的中华史从这里腾起!我在许多地方见过黄河,郑州、开封、兰州、山东老龙口、风凌渡口、宁夏中卫、青海高原…..,唯有壶口给人最深的刺激,它有一种精神力量,它有一种文化内涵,它有雷霆万钧、摧枯拔朽之力。无怪乎冼星海能写出千古绝唱!

我被壶口瀑布折服了!

它是一条龙!

野性与文明的龙!

咆哮抗挣的不屈不饶的龙!

闪烁腾飞的不可战胜的龙!

中华龙!

真是

不观壶口大瀑布,枉称爱好旅游者。

不观壶口大瀑布,难知黄河真面目!

不观壶口大瀑布,怎知中华民族魂!

依依不舍,告别壶口瀑布。

返京途中下午约4点多到达洪洞县。京剧“苏三起解”令洪洞县出名(时间关系未参观苏三住的监狱),我们参观了有名的“大槐树”。它位于洪洞县县边,贾家村。

元朝时,人民深受异族压榨,千里无人烟。朱元璋上台后将未受战乱之苦的山西人大量移民,所有移民均在大槐树下登记,然后踏上驿道(至今古驿道尚存,苏三在此卸枷),奔向新的家园。故有“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一说。小时候问父亲时,他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并且讲:所有山西移民有个特点,左脚小脚趾的指甲盖都有个小盖,是双的,不知此言是否有人考证过,反正我的左脚指甲盖确实如此。也许我的祖先真是从山西过来的。你也可看看你的左脚,是不是山西移民的后代?原先的大槐树已没了,但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尚存。每年多有海内外华人至此寻祖、祭祖。这大概是一种情结,中华民族的情结,它将世界上的华人连接在一起,使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无论到何处都会保持着民族情结。我给赵姓祖先敬了四柱香,一表敬意,二愿祖先保佑。

当夜赶路到著名的平遥古城。有件事不得不讲,路上天很黑,前面的大车没有给转弯信号,我以为他是在直行,正在超车时,突然发现这是个左弯路,一辆车从左面拐过来(我的车和被超的车的大灯都较亮,没发现对面有灯光,故没判断出这是个弯路),由于离心力它向我靠来,将被两车夹在中间,灯光耀眼,眼前一片花白,好象掉进了地狱之中,危险之极!本能告诉我不能减速,此时只要一收油减速,必定被夹住,下意识地一脚油门,加速从两车缝中钻了过去,整个过程大约也就是2、3秒,死里逃生。好在当时档位较低,但这辆捷达车加速性能确实好,救了一车人,也没辜负平时对它的关爱。想起来后怕!当时只要有点犹豫,就完了。也许冥冥之中祖先有灵,保佑了我!洪洞的祖先,我谢谢你,它日一定再去祭祀!

这种悬事绝不可再犯了!也不会再显了。

晚7点多到平遥古城,住在古城内的平遥宾馆。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距太原约90公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史志为“古陶”,属冀洲,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属赵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平陶县;西汉为京陵、中都二县;北魏时废京陵、中都,设为平遥县,后,历代沿用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平遥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度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每日进出白银五百万两之巨,有“天下白银到平遥”与“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清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平遥问世,更使平遥城的金融、工商业迅猛发展并问鼎商界100余年,赢得了“小北京”的美誉,为古城平遥的繁荣写下了灿烂的历史。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平遥没有发展起工业,但客观上也保护了古城,留下了一片遗产。

平遥古城可供参观的地方非常多,最有名的共九处:平遥城墙、县衙署、城隍庙、明清一条街、清虚观、火神庙、武庙、文庙及龙王庙。古城墙始建于北魏,以后历代修茸加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重修,至今仍巍峨屹立。城墙规模完整,周长6.4公里,为四方形,环周共有敌楼72座,垛口3000个,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基本是个乌龟形状,墙外有护城河,城门楼前有瓮城,城墙四角筑有角楼。这个城墙以“龟城”饮誉古今。

市中心的最高点是市楼,其实就是鼓楼,登高可望平遥全景。市楼下有个井,曰“金井”,每天下午,太阳西下,井中泛金光,故曰“金井”。

我们详细地参观了县衙,这是我看过的县衙中最大的了,一堂、二堂到三堂,班房、书房、牢狱、后花园、大仙楼等等,应有尽有,它与城隍庙对称分布,分司“阴、阳”县治之职。夫人执意穿上县太爷的官服,升了一回堂,更显人胖,简直像李鸿章再世。

明清一条街上有日升昌票号等22家票号、镖局、市楼、平遥推漆、古玩、平遥牛肉、黄酒店等多处商点,粼粼比是。平遥以票号著名,为此发展了镖局。这也是平遥昌盛的根本所在。这些店铺都保留了百年传统。现在是旅游淡季,游人不多。街边有客店,据说是火炕,保留了过去的传统,可惜时间不够了,否则真应该住住,体会一下明清时的生活。

山西特色吃的东西也不少,平遥也有独特之处,其中最著名的说法是“平遥有三宝:黄酒、牛肉、长山药”。相传,慈禧太后奔走西安路经平遥,进餐平遥牛肉,佐饮黄酒,赞不绝口,特赐宝号一个“长”字,现名“长升源”,至今为六代传人。这次吃了黄酒与牛肉,确实好吃。酒性温和,香味浓郁醇厚;肉香,瘦而不柴,筋软不硬,口感甚佳。以肉下酒实为一乐事也。

正是:

君到平遥,

登城再上楼。

县衙大堂一坐,

大仙楼上赏美。

黄酒需佐牛肉,

把酒访幽叹古。

凭栏眺望街景,

明亦清乎?

这里的明清建筑与街景当为北派,南派应属周庄。北派朴实,大方;南派俏丽,俊秀,南北两派相映成辉,平遥、周庄给后代留下历史的遗迹,也留下许多反思。

平遥可写之处甚多,我不再多说了,还是留给你吧,希望看到你去平遥后写的记述文章,盼读。

另外要提醒你,到山西旅游一定要自带卫生纸,宾馆只提供极少的纸。庆幸的是这一路的消费不高,吃饭较便宜,晋中南民风朴实,不象五台山,宰人不商量。沿途中石化的加油站很多,油质也可以,只是油价高于北京,北京每升3.08元,山西是3.20元。到吉县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汾阳到吉县,翻山越岭,不好走,另一条路是走襄汾,虽远70公里但好走,平路,也不多费时间与油。

1号晚7点30分到家 ,结束世纪之游。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再下山西了吗?

注:本文写于2000年元月10日,文中所提油价、道路及消费等等情况均为2000年初情况,与现在已大相径庭了,不要误会,包括卫生纸了。照片还没有扫描,待下周找到后补上。哈哈!

转自:http://zhaopjm1.blog.sohu.com/57105724.html3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