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镇江三山 |
[游记]镇江三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金山寺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著名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京剧《战金山》《白蛇传》将这两个传说故事渲染得战鼓阵阵,浪涛滚滚。这里确有个“法海洞”并且流传着“法海得金修宝刹”的故事。“法海洞”位于金山西北角,悬崖陡壁的祖师崖上,有趣的是,和他斗智斗法的“白娘子”就供奉在旁边的“白龙洞”。在《白蛇传》中,法海拆散美满姻缘,许仙被困金山寺,白娘子前来救许仙,呼东海之水与虾兵蟹将与法海斗争,一时水漫金山寺。法海无奈只好脱下袈裟,化为一条长堤,挡住汹涌而来的东海水。其实,法海在镇江人看来,是个道行高深的和尚。法海是唐朝裴休宰相的儿子,那年,裴夫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孩子从小就十分怪异,不食荤腥,闻了就要吐,头上不长毛,人称裴头舵。等孩子十来岁时,裴休干脆将他送到江西庐山出了家,取名法海。法海云游四方,一天到了镇江,看见大江中有座绿色小岛,形状颇似条大牯牛伏在江里,一问,果然叫伏牛山,法海雇了条船来到岛上,登上高处,越看越觉得小岛景色优美。小岛上原有一座庙宇,但已东倒西歪,如此修心养性的好地方,如同江上漂浮的一座玲珑剔透的绿宝石。法海山上山下转了三圈不想走了,就对送他过渡的渔翁说:“老翁,你一个人先划回去吧。”渔翁问:“那你怎么办呢?”渔翁听说岛上有妖怪,一到晚上就会出来吃人。法海说:“我从没有杀过生,不会遭到祸害的。如果我真被妖怪吃了,那也是天意如此。我已决心在此过夜”。第二天,老渔翁一觉醒来,爬出船舱,朝岛上一望,吃了一惊,只见木树上桔红色的火球熠熠发光,他摇摇头,揉了揉眼,终于看清,原来是件袈裟。老渔翁忙将船划过来,果然见法海和尚没有死,就问法海可有妖怪?法海双手合十,笑笑说:“妖怪没遇到,遇到一条大蟒蛇。”原来他夜里参禅打坐,忽然脑后刮来一阵风雨,风雨中伴有一股腥气味,他回头一望,见是一条水桶粗的大蟒蛇。法海并不慌张,对大蟒说:“你要吃就来吃吧!”那大蟒蛇纹丝不动。法海说:“此山有我没你,有你没我,你如果肯帮助我,请你去江里云游吧,等我修成正果,我一定渡你出苦海。”那大蟒蛇点点头,掉转身子,慢慢游下扬子江再也没有回来。不几日,镇江城里到处流传开法海和尚心诚修炼赶蟒下江的故事。法海下决心修复山上的寺庙,他在佛像前发誓,并燃断手指一节以示决心恒心。山上既无妖怪,又无蟒蛇,上小岛的人慢慢多起来,法海和尚又召来一班小和尚,在岛上开山种地,筹集资金修造寺庙。一天,小和尚们在江边挖出一坛金子,法海忙叫大家不要乱动,说这是开山所得的金子,这山本是国家的,这金子也理应献给国家,要将金子献给地方官,地方官不敢怠慢,转呈皇上,皇上知道法海和尚赶蟒下江,燃指一节,修复寺庙,拾金不昧,念佛心诚,是个四大皆空面慈心善的真和尚,就下了一道圣旨,敕令不仅把这些金子原封不动地赐给法海,还又加封若干金子,要他好好在岛上修庙行善,并将泽心寺敕名为金山寺。因为法海开山得金,这座江上小岛伏牛山也改为金山。法海燃指一节,决心修造金山寺,在佛教传为美谈,至今,法海洞里的法海玉像,还真少一节手指呢。 妙高台传说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处。公元1130年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入侵金兵困在金山附近,韩世忠夫人梁红玉登临妙高台,亲擂战鼓,助阵鼓舞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因为有这样的传说,我们站在金山顶上,好象还能听到那“咚咚咚”经久不息的战鼓。 耸立在金山之巅的慈寿塔阅尽人间春色,这座挺拨秀丽的砖木宝塔,七级八面,巍峨壮观,陡使整个寺山给人一种向上升之感。仿佛传说中的定海神针,直插金山正中。登塔远眺,东望江天云色,气象万千,南望城市山林,一览无余,西望不尽长江滚滚来,北望烟波浩渺的古瓜洲渡,令人心旷神怡。 金山寺山光水色,更兼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曾经吸引了众多的文人豪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唐张祜《金山》诗曰: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水阔通沧海,亭高宿断云。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74b64701007vyy.html4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