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镇江招隐山探幽寻雅

[游记]镇江招隐山探幽寻雅

2007-08-03    17u.com

镇江招隐山探幽寻雅

踏上去镇江招隐山之路,就有了一种时代的优越感。因为,不必像唐初诗人骆宾王为“初识戴顒家”,需一伙人“共寻招隐寺”;也毋须如清代京官陈鹏年,要像攀越“云山路几重”,对她进行艰苦寻访。现在去招隐山,有宽敞平坦水泥路面的公路直达镇江南郊。见到“城市山林”门坊,下车即不需再问。

如今的招隐山,已经不是文人隐居的场所,以致她还不如南朝那样享誉于骚人墨客之中。故而今人多知镇江有金焦二山,却往往冷落了这幽雅胜境。即使游招隐山,更多则是为了“到此一游”。然各人意趣不同,我要去探幽寻雅。

从“城市山林”门坊沿山路曲折向西,越过古朴的“招隐”碑,就见一山中分,两壁碧绿,高虽不足百米,却古木参天,啼鸟迎人,如入深山。尤当一阵和风煦煦吹过,一溪汨汨泉水流来,就不怕你不知幽雅为何物了。此时一投足便是野趣,每举目皆含快意。因而,进入南山,便迅速离开了喧嚣的尘世。我觉得,镇江南山的文化韵味,正是由幽雅产生,并在幽雅中积淀。你冲着南山的文化韵味而来,南山的幽雅就自然归你享有。

不敢附庸高雅,但我不拒绝文化,读书台还是必登的。她是当年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咏诵诗文,并召天下名士著书立说之所。此台近年已修葺一新,原貌原址深藏于浓荫。转树登崖,先攀一段斜径,再登如梯石蹬约百级,来到半山,浓荫中的楼阁即隐约可见。当年郑板桥攀登至此,回望来路,见游人如织,作诗曰:“俯瞰僧归寺,微茫蚁附阶”;而今,“僧归寺”的情景已不复可见,而“蚁附阶”则是恰如其分的。于是兴味愈高,全然不惜腿力的消耗,再爬小径陡坡,至石阶尽头,举头转身,则有夹道回廊在前,由斜廊蹑级而登,入石圈门,有两阁横陈,楹联昭然,就是“读书台”了。

这里虽是十遍八遍细细赏玩过的去处,却因为林木幽深,山高意雅,便仍不愿移步,必觅一石鼓坐下憇息,以便品评亲切的氛围和那消魂的滋味,体会何谓进入仙境。这时,我还是要想到古人消受大自然的执着,想到当年昭明太子萧统何以反复吟咏前朝左思那“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句;想到南朝大音乐家戴顒隐居这里“携双柑斗酒”听黄鹂时那憨态里掩不住的清高;更要硺磨八方学子抱着书简应召远道而来共纂《文选》时或抱有另一种欣赏大自然的追求;硺磨这里何以没有脂粉气味、极少名利之腥的可能原因……

不可把读书台看做只是眼前那座有萧统执书端坐塑像的孤立亭台,亦不可以为她就是一横一直的那两间画阁。她应该是亦亭亦台,或墙或石,是树是竹,在半隐半露的山间,是琅琅回响的书声。

读书台理应包含那座高高在上的增华阁。那是一座雕窗画梁的二层阁楼。近年来,镇江市已有数千名中小学生属意于她,成了“增华阁学子”,写出了上万篇小文章;市有关部门也总在这里布置书画展把游人当文人墨客相待。侧面望去,此阁真是“半楼天外凭,树更回于楼”。于是需要“更上一层楼”,由圈门向左再登数道石梯。入增华阁,先进楼浏览,或书或画,必有引人入胜之作;再转身徜徉于楼外回廊,更有大自然的“书画”任人观赏。我是更深恋楼外的“书画”的。于是凭栏骋目,远远近近,尽收眼底:修篁巨槐,深松数里;古树杂色,浓荫蔽天;山花烂漫,红绿欲滴;山禽呖呖,鸟鸣山幽。正奇思幻想,点缀天然,更有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即阆苑瑶池,谅不过此。就要说:此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登?招隐山深藏的文化内涵就是这样将现实的幽雅乐趣揉进幽幽古韵之中的。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大概也是对他“仁者乐山”主张的一种诠释吧。难怪宋代曾巩游招隐山有诗曰:“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去镇江招隐山探幽寻雅之乐,正是追求回归自然那种怡然的感觉。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42425.html3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