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阅江楼游记

[游记]阅江楼游记

2007-07-16    tzhl.com

[原创]阅江楼游记

[watermark] 阅江楼游记
戴峻翔
在“十朝都会”南京市的西北,长江之滨,突起一座高77.8米的山岭,名为狮子山。该山原名卢龙山,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南渡长江见此山像北方的卢龙寨,故赐名卢龙山。公元1360年,朱元璋设指挥部于此,指挥、督战八万伏兵,击败劲敌陈友谅四十万元军,为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建立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于1374年(洪武七年)初撰写《阅江楼记》,下诏建造阅江楼,将卢龙山更名为狮子山(因该山形似狮子),并命众文臣各撰写一篇《阅江楼记》。朱元璋为何热衷于建造阅江楼,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在政治上是为了纪念他以少胜多击败劲敌陈友谅的大胜奇迹,为自己的功勋树碑立传。在军事上,因狮子山地势险要,可居高临下,察看敌情,以拒强敌。从远处可见此楼的雄伟壮观,以壮声势,威震四方,巩固都城政权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三是为了登山赏景,“金陵故迹,一目盈怀。”藉此抒发皇帝感情,寄托天下太平之意。
虽然朱元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建阅江楼已准备就绪,组建的施工队伍正待动工时,但朱元璋于1374年4月3日写《又阅江楼记》决定停建。根据史料和专家研究,实质的原因是:朱元璋反思到当时局势尚未稳定,为了巩固政权,拨乱反正,安定民心,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朱元璋历经16年征战,生产力低下,经济实力薄弱,如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势必加重人民的负担,使民心向背。为了防止人民怨声载道,他还是明智地选择了先抓大事的上策,决定先扫清残敌,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使民足衣食,以仁义治天下,使初建的大明政权得以巩固。
当历史的车轮运转了六百多年,南京下关区政府和人民,从1999年2月起投资七千余万元,经过2年零7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01年9月终于建成了狮子山的主要景点阅江楼。结束了有记无楼的漫长历史,把一代帝王朱元璋的梦想和追求变成了现实。如今横贯神州大地的长江像一根玉带,旁边又嵌上一座雄伟壮观,流光溢彩的高楼,像一颗璀璨美丽的明珠,被人们誉为“江南第一楼”。它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列为长江流域四大名楼之一。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历史文化的骄傲!
2003年8月,我携妻和长女游览了阅江楼。我们从东大门进入阅江楼景区,一对巨型石狮子昂首蹲立在门前,为全国石狮之最,成为狮子山的镇山“门卫”。再向前,右侧是卢龙湖水榭。再拾级向上是一组石雕塑,朱元璋倚立在一匹腾跃前肢的战马前,刻画了朱元璋在自撰的《阅江楼记》中的宰治天下,雄视江山的明代开国帝王形象。我们一口气攀登陡峭的花岗岩建造的众多台阶,来到山颠,参观了阮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观赏了镌刻有朱元璋大气磅礴的《阅江楼记》的碑廊。再向西一座巍峨凌空、雄伟壮观的阅江楼终于展现在眼前。创造了古人写记,今人建楼,先记后楼,古今合壁的壮举。
南京虎踞龙盘,大江东去,狮子山集中了它山雄水秀的精粹。古人将狮子山美誉为水上“青螺”、美人“发髻”。狮子山位于南京西北下关区的兴中门内,占地面积14公顷,周长2公里。狮子山西控大江,背负石城,地形险峻,是一座可潜屯重兵、天然巨型石“碉堡”,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南京城西北的大门。
狮子山自古绿荫如披,景色如画。清乾隆年间,该山被定为“金陵十八景”之一。当时被誉为“狮岭雄观”。朱元璋在楼记中形容斯山峰高耸入云:“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朱元璋曾在楼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站在“楼上”从四个方位目击远景,俯仰江天,叹曰“金陵故迹,尽收眼底”;甚至“看到”钟山倒影显现在玄武湖……
俱往矣!只有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振兴中华的当代,风景如画的狮子山上才会真正出现富丽堂皇头角峥嵘的阅江楼胜景,像戴在古代美人发髻上的瑰丽桂冠。我健步登临楼阁,像进入金陵天堂蔚为大观的楼宇,飘飘欲仙。朱元璋“鸟瞰长江,睥睨天下”的梦想变成当今人民的真实感受。新建成的阅江楼总高52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上下共七层,外观四层,暗三层。从此,它成为万里长江的第四楼;扬子江南第一楼。阅江楼是采用元末明初的建筑风格,按皇家园林规格设计,造型独特奇丽,飞檐翘角,结构精巧而复杂,大小斗拱多达一千余只,与其他三大名楼相比,阅江楼是有独特的皇家气派,精美艳丽,外观楼顶部两层,形似三座北京紫金城的角楼叠成。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凭栏观赏长江旖旎风光。楼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相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层檐翘角,雄健有力,轮廓优美多姿;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一派古色古香。读过碑廊上朱元璋《阅江楼记》的游人,在楼上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的极美胜景。
阅江楼的高度加上狮子山的高度共129.8米,山和楼结成巍峨高峻的整体,轮船乘客从十几里外就可以远眺到阅江楼雄伟瑰丽的身影。
我信步回廊,极目四望,朱元璋当年描绘的江山和楼的景色,浮现脑海,回顾东方“玄湖钟阜,倒影澄苍,岩谷云生而霭水,市烟薄雾而蓊郁,人声上彻呼九天”。“平望淮山,千岩万壑,群嵝如万骑驰奔青天之外”。俯瞰江景,“华夷舸舰泊者樯林,上下者如织梭之迷江”。可惜以上美景朱元璋并未身临其境,只不过是诉诸文字的浮想联翩的幻景而已。
六百年后人们登阅江楼,江山景色,古城风貌,尽收眼底。万里长江如巨臂搂抱古都金陵;大桥如手链缀腕;江中万轮破浪争流,象红细胞滋养大港江城;各种军舰,游弋江面,军威大振,永雪国耻。南望古都,碧玉珠宝,吐辉争光,古城内外,形成一座庞大的古今集萃的“博物馆”,游人如织;古城墙似戒指,阅江楼似镶嵌的钻石;数以千计的如春笋竞发拔尖的楼林;市井人气沸腾,高潮汹涌,马路上汽车如蚁群爬行;新旧钢铁大道向全国放射延伸,列车如巨龙呼啸奔驰,为古都循环供血;“巨鹰”、银燕腾飞翱翔于蓝天长空,创造和捍卫繁荣和幸福;回望江北,扬子、金陵石化,火炬擎天,热气腾空,制造工业血液和生活资料……
总而言之,当年一代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为阅江楼撰文立意,今朝的风流人物用智慧和劳动的双手创造了阅江楼的现实。登上阅江楼,阅尽古都江山春色,江山更显多娇!南京,你是长江三角洲“锐角”上的一颗耀眼的熠熠生辉的大明珠。
阅江楼是狮子山风景区的主要标志,她并不“孤芳自赏”,除前面已游览过的七个景点外,我们还参观了七孔醒狮桥、地藏寺、景区展馆、江南第一楼石牌坊、太平军破城处景点,可谓众星捧月,阅江楼后来居上,大小十三个景点,风格协调,浑然一体,锦上添花。狮子山风景区又是规划建设的南京外滩的重要组成部分。阅江楼的建成意义非凡,它证明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人能做古人想做而没有能做的大事。巍巍阅江楼,不仅是当代长江南岸大都市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又是江苏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迈向将南京市建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里程碑、瞭望塔。它显示了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实力;它又是中国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创新活力的精品佳作。
作者:戴峻翔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纺织新村内衣厂宿舍附9楼201室
邮编;225300 电话;0523—6213305
[/watermark]

转自:http://bbs.tzhl.com/viewthread.php?tid=15245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