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消失的遁念———兼记金山、焦山之行 |
[游记]消失的遁念———兼记金山、焦山之行 |
2007-07-24 sina.com.cn |
容易疲惫的心灵总要四处找寻一些幽静。不知从何时起,喜欢独自一人去出游,或步行,或单车,或长途跋涉,沿途的风景,哪怕是外地路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的无限遐想。此时,会觉得灵魂好像脱离了旧居的故所,又升华在那自由的天空中,轻飘飘的,再也没有昔日的沉重。这一次,我去了一江之隔的金山和焦山。 金山寺的壮观正如他的寺名一样,甚是金碧辉煌,时至今日,仍不失皇家寺院的雍容华贵。里里外外,满是虔诚的善男信女,也有如我一般只为追寻某种好奇,而信步四周的漫游者。这里有赶集似的喧闹,与我想象中的佛家寺院的清静大相径庭。迈入正殿,对面是一尊释迦牟尼的坐像,低眉垂耳,神态安详,于是有人在这无形的庄严下,情不自禁地跪倒在佛像下,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人神的对话就是这样的,不过也许他们只是换一种方式给自己下跪而已吧。每间殿房都有一到两个或年轻,或年长的僧人,似乎是表情肃穆。每天都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也许他们也早已疲乏了,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他们流自内心的佛家本性使然。我想象不出这些佛教信徒们会在什么时候笑,会为什么而笑。我看到在那一两个僧人面前的桌上还放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细看原来里面记载着很多数额不等的游客捐助资金,好盛的香火啊!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怎么觉得实在没有任何兴致了,眼前嘈杂的游人,庄严的佛像,似乎肃穆的僧人,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我觉得我该走了,心想,或许焦山会有另一番景象呢。 其实去焦山之前我是没抱多大希望的,果然刚进了门就感觉出奇地平凡,后来才知道,要乘轮渡过江,到达焦山之上才会别有洞天的。焦山确实是一处修心的绝佳之地,难怪东汉名士焦光不惜据山凿洞,长期隐居于此。一样的佛像,一样的信念,看起来依山而建的定慧寺香火明显不及金山寺。但有幸的是,在寺庙西北角的偏房里还听到了僧人那袅袅的诵经之声。几座大殿里都是游人稀少,只在茗山法师纪念堂里还有几位,我细细品读了茗山的生平简介,生前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茗山法师,是世人公认的爱国僧人,一位真正的僧人。我想,这里也应该会有茗山法师某些遗范吧? 爬上焦山之顶并不费劲,山上似乎很清凉,还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幽静。眼前的水天一色,四周的空旷无垠,让我心灵无比寂静,闭上双眼,感觉到自己在飞,仿佛忘记了自我,忘记了世界,忘记了一切尘世的烦杂,自己好像停留在一个永恒,承接着我的前世,继往着我的来生。我想,这是不是真的达到了物我合一,还是一种禅的意境?下山途中,遇到一位中年僧人。他问我佛在哪里,我说,佛在心里,又问,菩萨在哪里,我还说在心里,他似乎很赞同。其实佛家有云,每人内心都有佛性,自己就是佛,所谓“一箪提者皆能成佛”,这是一种进步,消除了成佛的等级,只要你勤于修行,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也终有顿悟成佛的一天。其实这种佛性应该就是人的一种本质上的善性了,之所以讲究修行,那不过是为了抹去它上面那层积淀深厚的污垢罢了。这位僧人很能说,甚至还有点手舞足蹈,我一直在听,但其实我已经很不耐烦了,因为始终听不到他说出一句佛家本义,只能觉得他离世俗很近。其实他是一直穿着僧衣的。 山底有一家专卖古玩,佛教用品的商店,里面正播放着一段佛教音乐,买了一把折扇,竟伫立在柜台前听了许久。我的心似乎是被什么东西牢牢抓住了,这是来自天外的缈缈之音,似阵阵细雨,滋润我的心田,渗入我的灵魂,没有丝毫的掩饰,至纯至善,是我一整天面对无数的游客,缭绕的香火,庄严的佛像,看似肃穆的僧人们而始终没有找寻得到的东西。我有点庆幸了,不过还伴随着些许伤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de2902010006hr4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