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镇江游记—只有江山到古今二甘露寺—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江苏镇江游记—只有江山到古今二甘露寺—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8-03 17u.com |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号称“京口第一山”的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北临长江,陡壁如削,形势险固,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顶,北览长江壮丽景色,改名北顾山。在唐以前,北固山犹如半岛伸入江中,三面临水,气势十分雄伟。有前、中、后三峰。前峰古称正峰,修筑了铁瓮城和孙权宫殿,宫殿后为大都督周瑜帅府。中峰古称北固峰,南麓有鲁肃墓、太史慈墓,西麓有试剑石、凤凰池,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后峰即北峰,又名别岭,为北固山的主峰,为风景最佳之处。 北固山与金山、焦山互成犄角之势,山上有一牌楼上书“金焦在望”,从此处可西眺金山,东望焦山,南踞城阙,北横浩瀚。环顾四周,千峰万岭,重重叠叠,凭栏远眺,极目千里。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诗赞曰:“丹阳北固山是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北固山风光壮丽,景色宜人。由梁武帝萧衍“创意”,南宋镇安军节度使吴琚重写的“天下第一江山”这六个字迹雄秀、气魄非凡的大字,至今仍横嵌在甘露寺东边墙壁上。历代诗人墨客如许诨、沈括、苏轼、米芾、陆游、辛弃疾等都曾在北固山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刘备招亲与甘露寺 古老的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上,最初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唐代宰相、后来封为卫公的李德裕守镇江时,重建甘露寺,并把三国时孙权吴国和孙刘联姻的遗物移到山上,供人凭吊。而后,甘露寺又屡有兴废,寺址也在山上山下屡有更迭,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才正式“定居”山上。甘露寺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其原因自然与传说中的吴国太相婿有关,陈寿《三国志》上记载“建安十四年刘备牧荆州,婚吴如京”,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使甘露寺蜚声海外。刘备招亲实有其事,但乔国老说媒、吴国太相婿则完全是后世文人的艺术加工。因为那时山上还很荒凉,没有房屋、寺庙,更无甘露寺。刘备到京口招亲时,吴国太、乔国老(乔玄)早已骸骨无存。但好事者言之凿凿,特别是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更是作了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戏中乔国老 “劝千岁……”那一大摞子脍炙人口的唱段,对刘备着实美化了一番,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龙凤呈祥》更成了百姓家喜闻乐见的喜庆剧目,甘露寺也因此而披上了梦幻和浪漫的轻纱。 同传说相辉映,甘露寺中还有许多与刘备招亲相关的古迹,其中最有趣味的是试剑石和溜马涧。试剑石,又名恨石,原是北固山中峰西麓凤凰池内两块高约一米的巨石,而溜马涧则是位于北固山后峰西北侧、两面峭壁夹峙的一线小径。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刘备当上了吴国太的乘龙佳婿,滞留京口达数月,“髀肉复生”,暗自着急。而孙权则想用温柔乡拖住刘备,诓取荆州。心怀鬼胎的孙刘二人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中巨石,便暗自默祷:“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石应声而裂。孙权见此即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备搪塞说:“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问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孙权明知刘备是蒙他的,却也假戏真做,对刘备说:“我敢叩问天意,若能破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心底却暗中祈祷:“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从此留下了两块刀砍剑劈成的试剑石。故事编得天衣无缝,一代枭雄似见其人,似闻其声,难怪至今犹有人来此吟咏“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往事俱被雨打风吹去。陈迹宛在,江山依旧,天地间自有浩气长存。甘露寺的故事或许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那中间有悲,有喜,有哀,有乐,有诙谐,有智慧,有奇志,有柔情,更有时时催人奋起的英雄气慨,为江山添光增彩的壮志豪情。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476.html5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