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游记之元阳-建水 |
[游记]云南游记之元阳-建水 |
2007-07-16 |
其实一直计划着春节去柬埔寨,在认真学习了《五月盛放》、《柬影绰约》以及办妥签证之后却发现随着赴柬旅游的人数激增,机票价格也水涨船高,恢复到了票面价,为了避免被痛宰,立即选择了新的目的地——云南。为了避开高峰,我们选择了相对较为冷僻的景点——元阳、建水、罗平。 元阳 去元阳看梯田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由于时间的关系一直未能成行,这次终于有了机会。从昆明下火车后直奔汽车站,买了到建水的车票,到建水后没有一刻耽搁,又坐上了到元阳的汽车。抵达南沙镇已经是晚上八点,从南沙上到元阳老城新街镇还有30公里,开车还要一个钟头。 春节期间新街镇住宿十分紧张,政府招待所早已爆满,本来之前已经和网上推荐的一个名叫张景华的人订了房间,没想到等我们快到新街镇给他打电话时他却推托说有人一直住在他那里不走,没有房间给我们,想来是他看到人多把房间卖给了其他的客人。要不是看在他是个60多岁的老人的份上我一定要找他理论一番。第一站就碰到了这样的倒霉事,而且我们到达新街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人困马乏,还要先找房子,实在令人气愤。在此强烈谴责这种出尔反尔的人。不过张景华也是我们这一路碰到的唯一一个令人不快的人,之后的行程食宿交通都比较顺畅,而遇到的人也都质朴和善,不像一些景区的居民专宰外地游客,当地人在吃饭、坐车的价格上,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基本是一视同仁的。 在我们一头雾水忙于包车、找旅馆的时候,碰到了同是从北京来的c和他的老婆y,大家商量第二天搭伴包车的事情,最后我们住在了他们住的旅馆——怡香楼——这个名字太值得yy了。 第二天一早,我、小v、马阿姨连同c、y五个人包了一辆面包车,先到多依树看日出。我们到的时候公路边已经站满了架起长枪短炮、起码从外观上看上去颇专业的人们。路边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好的位置,不过对于我这种到此一游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最美的景色和最真的感受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相机未必能记录下所有。我们沿着石阶下山,走走停停,欣赏梯田。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灌了水的梯田在晨曦中如同一面面镜子,反射着熹微的光芒。山上十分安静,大家都在等着太阳初升的那一刻。太阳渐渐升高,梯田上的薄雾也被拂去,一块块曲线优美的田地在日光照射下闪着粼粼波光,完成了又一次美妙的光影变化。耳边,是啧啧赞叹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云南的日照强烈,只要是晴天,不到十点便已是艳阳高照。我们从多依树一路下行,先后经过麻里寨、坝达、菁口,沿路欣赏着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梯田。快到中午的时候回到新街镇,和司机师傅约好下午四点半去老虎嘴看日落的梯田。 随后我们五个人到六军饭店吃饭。我在元阳只吃过两家饭店,即相邻的包老六和六军饭店,个人感觉六军要好一些,菜式相对较多,餐馆小妹的态度也很好,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这些北方来的人介绍各种菜的特色和做法,我们后来的几顿饭都是在六军吃的。 中午回到旅馆稍微休息了一下,我们决定徒步去龙树坝看梯田。龙树坝的梯田里长有“红漂”,和别处的梯田比起来别有特色。“红漂”是当地人的叫法,大致就是红色的浮萍之类的植物。出门的时候碰上一辆三轮摩托,师傅开价40块钱载我们到龙树坝,没想到路上奇颠无比,我甚至担心把我从车上弹出去,因而死死抓住扶手,其他人说我的pose很像spider man,我被颠得不堪忍受一路嚷着要下车,被他们笑个不停。后来我们从山路一直向下,插到山下的一个村庄,看了四周的梯田。从那里往回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竟是一路上坡,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感觉摩托车就在上坡,来回竟然都是上坡,所以很是费解,最后总结为司机走错了路,把我们拉到了另一条路上。 如果让我选择,老虎嘴应该是元阳梯田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带给人震撼的地方。盘山公路转了一个弯,便赫然看到沿陡峭山势开辟出的数千块梯田,就那么从山顶到山脚层层排开,气势磅礴,出乎意料地跃入你的眼帘,折射出瑰丽的色彩。也只有在这里,我才由衷地感受到了哀牢山中的哈尼族人的伟大,几千年来,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令外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将生活耕作成了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而他们自己,仍旧以这种习以为常的方式简单地生活着。 当地人在半山腰角度最好的地方修了几个观景台,会有当地的小孩子把游客带到那里,要下到最好的观景地点,当地人还要收三块钱的所谓平台修理费。由于下面已经没有什么好位置,而且我们又不是专程为了摄影而来,所以便挑了上面的一块视线也比较开阔的平台等待日落。 晚上吃过饭,在路边买了新鲜的草莓,我已经很多年没吃过味道这么正宗的草莓了。 建水 结束了在元阳的行程之后,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建水,而c、y也要从建水返回昆明,大家便又一路搭伴相行。由于从新街镇开往建水的班车极少,我们便又起了大早赶到南沙镇坐车,一路顺利,中午抵达建水,在号称“建水小天安门”的朝阳楼下车,找到一家性价比超高的金牛客栈。 建水历史悠久,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这也是一路上让我感到衣食住行最舒服、最惬意的地方。唐元和年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在此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建水文物古迹百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之多,最古老的寺是元朝的指林寺,最宏大的庙宇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建水文庙,最壮观的楼是朝阳楼……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在建水游览了燕子洞、双龙桥、团山民居、文庙以及朱家花园。 下午一行人在汽车站坐车直奔AAAA级景区——燕子洞。燕子洞距县城24公里,由自然林地、旱洞、水洞三大景区构成,并以春燕云集、洞体高大、徒手攀岩采燕窝及洞顶悬匾而著称。不过春节时期并没有燕子,只有等到三月燕子才到此栖息,而每年三月这里也都会举行迎接燕子的开洞挂匾仪式。现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徒手攀岩表演,每批游客都可以看到。老实说我对溶洞类的景点是不太感冒的,尤其是门票80块钱的景点。况且这里修缮的也太过完备,溶洞里不但有厕所、休息区,甚至还有卖燕窝粥和工艺品的小卖部以及吸烟区,多少让人感觉怪怪的。不过入乡随俗,我们五个人花20块钱买了一份燕窝粥,遗憾的是,实在没尝出个子丑寅卯来。 从燕子洞返回市区我们又包车去了双龙桥和团山村。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坐落在建水城西5公里泸水与塌村河会合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蜓盘曲而得名。所谓“双龙”,即指塌冲河、泸江河两条河,取一桥镇锁“双龙”之意。 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后来因塌冲、泸江两条河水逐年泛滥,河床增高,使三孔小桥孤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因此,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又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并在桥上建盖了三座飞格式阁楼,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雄伟壮观,有“滇南大观楼”之称。故又名十七桥。 桥高9米,初建三孔宽5米,后建十四孔宽3米,全桥长148米、桥身用打凿得很平整的约500块石块镶砌而成,两侧垒条石为栏。桥上建有楼阁三座,后于咸丰年间全部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重建三座飞檐式阁楼,比原建的更为气势恢宏。尤其中间一楼蔚为壮观,其层垒为三,高约20米,方形三重檐歇山顶,琉璃黄瓦,底层为桥面通道。顶层建小楼一楹三间,呈“山”字形排列,顶檐分解为“品’字状的三个歇山小顶。二层顺势在四角隆起四个小顶。整座楼阁架层叠梁、飞檐交错、雕梁画栋、新颖别致。桥西端楼亭为二层,重檐攒尖顶,与中间高楼相辉映。东端楼亭已毁。 团山村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这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巧夺天工的精美建筑,更在于这里居民仍旧保持着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2005年6月21日,团山古村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蕴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MF)批准为2006年世界1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之一,成为云南省继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入选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后又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落。但同时,团山村也被公布为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之一。目前村民仍旧生活在古老的村子里,来访的游客并不能打扰他们的生活,虽然雕梁画栋的金粉已经剥落不见,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扇都向人昭示着建园者对于家宅的重视程度和生活理念。 从团山返回县城的路上,司机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n多个建水的传说。诸如双龙桥旁的落胎树、文笔塔下镇的白虎……临下车时,他还一再叮嘱我们要去听一听当地的临安小调。不过我们到朝阳楼时已经没有位子,不过坐在外面的茶座聊天一样很惬意。前几天一直疲于赶路,难得有这么有悠闲时候。又吃了好吃的草莓和枇杷。 建水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又有“临半榜”的美称。 到建水的第二天上午首先去了文庙。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占地150亩。整组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规制严谨、庄严肃穆,主要建筑有一池、一殿、两庑、三堂、两阁、三亭、五门、五祠、八坊,是全国第二大文庙。虽然没有看出这座文庙的不同之处,不过碰巧遇到一群老爷爷表演的崇圣礼乐。这个表演从大年初一到初六以及每个周末的早上九点都会表演,我们刚好是初六到这里,赶上了最后一天的表演,幸运。不过我始终对元代在这里大建宣扬儒家文化的文庙百思不得其解。 建水颇负盛名的朱家花园为清末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的家宅和宗祠,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三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并列连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不过这里已经被修葺得恶俗不堪了,至少白天看起来是这样。雕梁画栋、附庸风雅,凡是能写字的地方写满了唐诗宋词元曲,小姐绣楼外居然画满了露肩大美人,哪里像个绣楼,分明就是座青楼!让人寒得不行。后来听说晚上这里点上灯笼还是颇有一番韵致的,而且在这里住宿免收门票,以后去的朋友可以尝试。白天真的是惨不忍睹,叫人情何以堪啊! 建水美食颇多,比较著名的有建水豆腐、草芽、鸡枞、米线。建水烤豆腐十分有特色,到此处不可不吃;草芽别具风味,凉拌最好;米线极香,但不能食辣一定要事先说明;而由于时令不对我们未能尝到鸡枞。 游览完朱家花园我们买了当地的糖梨,我们问卖梨的人好不好吃,那人回答超级经典:“吃习惯了就觉得好吃了。”绝倒!!“习惯了就好了”遂成为我们之后几天的口头禅。我们中午由建水奔赴罗平,c、y则在下午转车回昆明,大家在朝阳楼下热烈告别。 罗平 我们从建水出发先到泸西,而后又转了次车,经师宗最后抵达罗平。由于之前同行的c是从罗平过来的,他们在罗平时刚好是年初几天,要吃没吃,住宿紧张,我们到后发现情况已大为好转。从汽车站出来先光顾了网友推荐的凯舒楼,发现这里只有标间、价格偏高且没有三人间,遂放弃。最后住在凯舒楼对面的客安旅馆,虽然谈不上多高档,但足以满足背包客的要求。更可喜的是这里洗澡水超大,不似前几天的洗澡水都淅淅沥沥半死不活。 安顿之后出去吃晚饭的时候碰到拉活儿的司机,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下罗平周边的景点,更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和友善,最后商定连同另外两个老广包车一天。 第二天一早首先到金鸡岭看日出下的油菜花田。到达金鸡村还是黑天,路边站满了手拿手电的村民给游客带路,场面十分壮观,要是一个人面对这个阵式还真够心虚的。村民只把我们带到半山腰一个平台,那里也已经站满了架势很pro的人们。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往山上走,沿山路一气猛爬,发现山顶的景色果然比下面要好。运气不错,八点多日出后拍了几张照片便下山,一路走到山脚。在下面为了找个制高点拍一下花田,我一步窜上一个土包,猛然觉得不大对劲,回头一看身后竟是一片墓碑,心里那叫一个寒,脚下八成是个坟包儿。伏维尚飨,阿弥陀佛! 罗平号称是金花银瀑的故乡,金花自然是指油菜花,而银瀑则是指位于县城西北的九龙瀑布。九龙瀑布属多级钙华瀑布群,典型的串珠状漏斗岩溶景观。其实瀑布本身乏善可陈,然而爬到山顶后俯瞰多姿多彩的油菜花,绝对令人心旷神怡。在九龙瀑布会有人推荐坐缆车,其实山并不高,两个小时足够上下,我们一路连吃带玩优哉游哉也只用了三个小时。 下午司机师傅又带我们去了牛街看螺蛳田。顾名思义,这里的油菜花种得一圈一圈的,呈不规则图形,有点麦田怪圈的意思,站在山上看下去十分有趣。 最后一站是万亩菜花主会场。我本来以为就是大片的菜花田,没想到大片的菜花田当中居然真的有座简易的运动场,每年菜花街的开幕式都在这里举行。今年菜花节定于3月7日开幕,据说陈慧琳辉将作为嘉宾出席,呵呵,必晒死她个小样儿的!! 我很难形容在罗平看油菜花的感受。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油菜花,婺源、汉中、青海,……甚至上次单位到木兰围场开会,也看到了星星点点的油菜花。然而当我置身花海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目光所及处永远是一片葱绿金黄的时候,便不自主地发出感叹,大脑里面除了想到“美”这个字眼,似乎再无其他。美到极致,反而只能用最平实的言语来表达。在罗平,甚至连国道的隔离带里,种的都是油菜花。 当然,为了欣赏这种美,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代价就是暴晒之后的变黑。尤其是我,戴了一天墨镜,竟被晒成了熊猫底片,连我自己也不禁笑翻。为了避免回到北京吓倒人,我在以后的几天都没戴墨镜,希望能把自己晒成一个颜色。晚上c发来短信,给我们推荐了昆明的驼峰客栈,遂订了房间。 昆明 我是第一次到昆明,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从罗平出发中午抵达昆明,入住驼峰客栈。这是一间青年旅舍性质的客栈,位于市中心,与金马碧鸡坊仅咫尺之隔,交通十分便利。客栈既有普通床位也有标准间,普通间与一般的青年旅舍无异,房间中除了窗和柜子再无其他摆设,一切事宜均需自己动手;标准间装潢别具特色,难怪之前c一直向我们推荐,果然很漂亮。我们一进房间就拿着相机一通狂拍,十足的老冒儿。不过我真的是第一次住拥有开放式厕所的旅馆。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外国友人。 下午首先去了c推荐的筇竹寺。该寺位于昆明玉案山,相传建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9年),真正有碑可载建于元代。寺庙坐西朝东,主体建筑四进三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依山势而建。寺内有著名的彩塑五百罗汉,为四川艺人黎广修应筇竹寺住持梦佛和尚的邀请,率其弟子于光绪九年至十六年(公元1884年—公元1891年)所塑,历时七年完成。 筇竹寺的五百罗汉分列于南北两间厢房内,神态各异,相传是黎广修及其弟子观察昆明市井人物后塑成,因此罗汉神态极具人间烟火气,或站或坐,举手投足间可以找到世人的影子,果然,我们在塑像中找到了一尊像极了朱旭老先生的塑像。不过这里也已经被后人修葺得金碧辉煌,连房梁、斗拱也都变成了水泥制的,令人惋惜。这座寺庙坐西朝东,不知道和山西华严寺是否出于同一个原因,也不知道是否和“敬鬼拜日”的信仰有关。之后在翠湖公园的时候收到c的短信,邀我们去宝海路吃菌子火锅,欣然前往。 第一次来昆明,好歹要看一看滇池。第二天一早坐车到大观楼,进门首先看到大群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我和小v一通猛喂。据说海鸥以前还敢停在人身上吃食,现在胆子已经变小了。我们喂了半天,后来饿了,也尝了尝公园里卖的海鸥面包,其实和普通面包味道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提到大观楼,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副180字长联。该对联为清乾隆年间孙髯翁所写。该人参加科考时被要求搜身,遂愤然罢考,一生不仕,以布衣终其一生,颇有傲骨。 下午去了云南省博物馆,里面有古滇国青铜文化、南诏大理文明以及工艺品三个展览,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滇国青铜文明展览。无论是贮贝器(也就是现代的存钱罐)、兵器还是礼器、乐器,工艺都相当精湛,多以牛、虎、豹、鹿等动物作为装饰,有的器皿上甚至筑有二三十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生活场景。尤其是这里还陈列着滇国铜棺,此棺形状似干栏式房屋,呈人字坡顶,可以拆卸,通体饰有多种纹饰,是考古专家于1964年在云南省大波那发现的,遂被命名为大波那铜棺。看过《鬼吹灯》的同志们一定要到此一游!切记切记!!在这里还看到了精致的木雕礼佛雕像和类似于密宗欢喜佛的佛像,不过对于这个不太了解,不好妄言。 从博物馆出来,逛了逛昆明的庙会,在路边发现“大救驾”。“大救驾”即炒饵卷,南明永历帝逃跑途中食不果腹,村民以此进呈,永历帝吃后赞叹:“真乃大救驾耳。”炒饵卷遂因此得名而名声大振。进去吃了饵丝和著名的“大救驾”,味道鲜美,不过终究还是米线类的东东,我在云南这几天米线有点吃伤了。 从昆明开始,以昆明结束,我的第一次云南之旅至此也画上了句号。看过了美景,感受了民风,认识了朋友,增长了见识……每次旅行给我的,远比景色本身要多得多。 部分资料摘自红河旅游网、昆明旅游网 (罗平金鸡峰丛) (油菜花) (元阳梯田) (红嘴鸥) (梯田) |
原始链接:http://www.aixiuxiu.com/html/lvyouxiu/20070603/4867.html |
转自:6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