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泉边与李学兰博士的对话 缘起 2006年8月8日,我参加完威海的法理学研修班后返程,告别了谢晖教授与陈金钊教授,告别了焦宝乾博士与吴文新博士,本欲去烟台再转武汉的,但在威海田村上车时发现有去济南的客车,突然决定先至济南,再转武汉。在通往济南途中,学生冯昌道知我再过济南,执意要我不着急离开,一定要带我逛逛山东许多地方。其时昌道尚在南宁,竟不顾我的一再阻拦,一边安排学生周栋先生接待,一边长途从南宁万里迢迢赶回。盛情难却,只能如此。是晚宿于济南花园路上的丽舍商务酒店103室。8月9日早晨,忽而想到5月虽然到过济南,却匆匆忙忙而回,今日得暇,何不逛逛济南这座名城?于是按照自己的旅行惯例,先去山东省博物馆。在省博物馆大约呆了三个多小时,对山东省的历史与自然有了一些了解。中午在一家小酒店随便吃了点东西,稍事休息,约午后一点半左右,便决定拜谒在我看来是济南这座名城的两位守护神——辛弃疾与李清照。从地图上看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内,离博物馆较近,遂先去趵突泉公园。进到趵突泉公园,匆匆忙忙就去找纪念堂。纪念堂离公园门并不远,一会就找到了。在纪念堂内徘徊良久,不忍遽去。面对眼前这位千年前的伟大女子,心中禁不住波涛翻转。人们一般认为,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主要代表人物,而在我看来,清照词有一股英雄气为男儿所不及,其特点是深沉,但这种深沉不是刻意的塑造,而是自然的流露。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先生在学术上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卓然有成,著成名篇《金石录》。但是,如果说《金石录》是精心撰成,《漱玉词》(《清照词》)则是随手写来。念及此,写出四句拜谒纪念馆的感想:“人称婉约我说雄,凛凛英气在其中。精心撰成金石录,随手写出漱玉词。”并将它发给远在宁波的李学兰博士。突然看到李清照的介绍上写着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时,猛然想起学兰博士有一网名为“安心易”,初不以为意,也不好问学兰博士何以取此名,此时仿佛明白了什么,于是开始了与学兰博士一个多小时的手机短信对话。对话发生在李清照纪念堂门前的漱玉泉边,均存在手机里,今天读来颇有几分趣味,惜其失,现录之于此,亦人生之一趣也。下面的对话,本人用W代替,学兰博士用L代替。此之为与李学兰博士对话之缘起也。此记。 魏敦友 2006-8-10,整理于济南,花园路丽舍商务酒店103 2006-8-12,修改于曲阜,曲阜师范大学接待中心307 W:我终于明白了,学兰博士何以用“安心易”作自己的网名! L:哈哈,您说说看! W:要说吗?!有这个必要吗? L:言不尽意。也罢。您在济南留几天? W:不清楚。我是被我的一位研究生强留的。他是山东人,还在南宁呢,知我过路济南,硬要回来,没有办法。说一定要带我逛山东。明天才回。正好我今天一人瞎逛。早上去博物馆了,下午就来拜见易安居士。明天再去拜见稼轩先生。 L:我在江湾李坑。这里的开发不太好。去过万竹园否? W:万竹园在哪里?师叔浅陋,不曾闻知。 L:也在趵突泉内。 W:是么?有什么特点? L:难得在北方看到结构精致的园子。与李苦禅有关。其实安心易的名字是因易安而起,但后来我给她以更多的意义。 W:喔,看到啦!因在漱玉泉边读清照词,哪里也没有去! L: 临水读易安。好!真是无心所遇安。特别喜欢这样的性情生活。 W:临水读易安,信步赏万竹。 L:安与易,均我所欲。取中庸居之。一切过往皆由心。驻而不执,如风而行。 W:好,很好! L:这是第一次为自己正名。愿与君共勉! W:与学兰博士共勉! L:这里的旅游开发吵杂和繁乱取代了宁静与和谐,令人痛惜。深感现代化是我们的痛与困。 W:怎么办? L:特别喜欢那座汉白玉的易安像。师叔为何喜欢易安? W:少时曾读易安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L:痛是成长的过程,最大的困是迷失自己。这二点于人于国均是如此。 W:是这样。有时又觉得迷失是一种超越。 L:是的。易安词虽婉约性却甚坚,气高逼男儿。 W:男儿,如东坡,杜牧,安石,不及清照处,多矣! L:气高志坚不免执着。更喜东坡的放达! W:东坡放达,终不如清照深沉! L:为何迷失可构成超越?请指点! W: 何以迷失?现存生活发生疑惑也。于是可能有超越。 L:私以为,放达与深沉之间无法做事实判断。于价值取向而言就人言人殊了。也许多少与人的境况有关。 W:东坡有离别之苦,无亡国之痛,有流放之悲,无孤独之伤,清照得兼,故深沉,且深沉中并不失豪迈,此乃清照之过人处也。更超迈处,清照不过随手写来而已。 L:极是。大困境才有大超越吧。易安为古今奇女子。 W:关键还在于心! L:好。可怕的不是困境与苦难,而是沉沦与麻木。有幸超越如易安! W:好! L:呵呵!与师叔撞车啦!可是知易行难啊。 W:有时候知易行难,有时候知难行易,有时候知难行难。我是个知行合一主义者。 L:与师叔同行!昨晚与同事们研讨朱熹。追三代,化三教,集大成,筑大坝。师叔如何看朱子? W:朱熹是中国文化继孔子、董仲舒之后,第三座文化高峰。不同处在于,孔董为本土,朱翁融释教。朱翁仙逝而今八百又六年(1200—2006),当今中华文化之任务,乃是融耶教于中华,此役功成,便是中华文化第四座高峰。学兰努力! L:请指点。道统已变学统,可续否? W:重建道统,方有学统。当今中国之困境,政统冒充道统,遂使学统无由而立!于是有贺卫方之无奈与周叶中之跋扈! L:随带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深感道统学统之不易! W:好!但英时尚未看透这一层! L:待我慢悟。先晤饭袋去也! W:好!别悟出病啦!师叔全是胡说的呀! L:哈,小看人哦! W:哈哈哈!学兰慧眼,怎敢小看!请罪! L:诚受之!嘻! W:受之无愧! L:尚需问心! W:查过没有,学兰是清照第几代传人? L:心传第一代! W:不严肃! L:直接体验,不假他人,岂非嫡传? W:话是不错,难避诳话! L:好! W:别噎着呀!慢慢吃。 L:噎死我啦!饭也咽不下呢。 W:好!慢慢吃。噎着了要喝汤,没汤喝时喝水,没水喝时,就学着想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