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图”话三清山 |
[游记]“图”话三清山 |
2008-06-27 bokee.com |
博客专栏vip.bokee.com复制收藏 博客网 博客中国 0 支持 文章标题载入中... 作者:博客中国2007-05-28 12:34:56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院里女法官们提前一天行动起来,组团上三清山、庐山,此次行程有四位男同胞加盟,他们自告奋勇争当“护花使者”。 3月7日晚5点36分的火车,到达鹰潭已是第二天早上5点,下了火车明显的感觉到冷,庆幸自己穿着大衣,把领子竖起来,缩了缩头,口中呵出的暖气在眼前很快成了雾状,天仍然黑,只有站台昏暗的灯光照着远足人们匆匆而行的脚步。出了站台发现天已下起了雨,地上湿漉漉的,不远处在朦胧灯火的照明下似有积水,有些小小的雨点,有时候飘飘摇摇地象不知落在哪里好,有时候直滴下来,轻轻打在游人身上。导游是个20出头清爽漂亮的女孩,跟随她的旗子,伴随着夜色我们把背影匆匆留给了鹰潭,车大致行了三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三清山的脚下,已是早晨八点多,天却还没甚亮。车开始盘旋着上山,山道两侧浓厚的白雾不但把山林都藏起去,而且把低处的东西也笼罩起来,变成浓雾的细雨将三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山在雾气中显现了最高处的山峰,远远的看去,就象是浮在半空中的楼台仙境。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很快变成毛玻璃,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之中。 来到坐缆车的地盘已是将近9点,只见大片的游人向着山顶索道的方向缓缓前行,雨丝已被浓雾替代,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只能瞧见模糊的影子,抬眼望去那山那水亦都隐藏的密密实实,不见半点踪影。用完早餐,团里的一位男同胞向大家倡议徒步登山,这样的挑战立马得到一位女同胞的支持,我是欲试还休,心动却没有行动。导游让我们在用早餐的饭厅等着她的通知,没想到一等却是几个小时。待我们上了缆车,而先行的二位旅人已经到达山顶。据说那一天上山的人竟有10万多。 可想而知三青山的美景是如何的吸引人。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缆车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上空在浓雾的包裹中徐徐滑进半山腰的站台。走上阶梯,抬眼向山的纵深处,向眼前山的至高点望去,让我着实吃了一惊,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啊! 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悬挂在玉帝天府里的水墨画,在云雾里时隐时现,高耸入云的石柱在千姿百态的古松奇花苍松翠柏的点缀下,留下神工仙迹。 踏上石阶不一会,就可见文人墨客不辞攀登之苦留下的墨宝“三清山”。石阶陡峭,只见道路的两旁很多树木拦腰折断,露出新鲜不平的横截面,可想而知是这次五十年一遇的冰雪霜冻给这些生灵造成的涂炭是多么重大。让原本苍翠的古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将浑然一体的山与石搅的有些杂乱无章。 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赞美三清山是“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自然,奇在深幽,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当代著名的散文家秦牧把三清山描绘成“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此次登山应验了此话一点不假,为一睹其芳容绝景,多么期望被浓雾包裹的奇峰、幽谷尽快显现出来。用了将近2小时时间,我们终于登上三清山的顶峰,可是云层与雾气缠绕在一起难舍难分,隐约可见眼前景色非同一般,而团队已向前开拔一段路程,我却执意要留下等这山峰显露,功夫不负有心人,刚才差不多占据了半边天的雾,半袋烟功夫,忽见眼前迷漫的大雾被一阵山风撕开,微风把它慢慢地、悄悄地推向前行。一幅浑然天成浓淡相宜的山水墨画展示着她若隐若现鬼魅的身影,山岳、奇石、古松、云雾构成虚无飘渺却又实实在在的画面,薄纱轻拂,奇峰突兀,令我目瞪口呆。 不多时飘忽而过的云雾从各个方向渐渐又聚拢了,将那鬼魅的身影重又隐匿在浓浓的雾幕后,等待有缘之人的来临。
|
转自:http://vip.bokee.com/20080406505991.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