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理坑游记 |
[游记]理坑游记 |
2008-06-10 qsgct999.cn |
资料: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理坑的路窄,单行道的样子,只有在山路拐弯的地方才可会车,有迎面而过的车如果不是在拐弯处便会堵车,还好有惊无险,在堵车的时候,要倒退车在拐弯的宽处等迎面的车通过后再前行,幸好我们的大车驾驶员水平高,如此往复,终是畅通了。 还好,后来雨停了,心情也在近距离的看到这样素静的古村落后释然了,迎面而来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整个村子如同八卦阵,也不知当中掩藏了多少故事?!放下行李,好奇的我们找来老向导带领参观全村,老向导七十三岁了,精神抖擞,带领我们在一条条小巷子左拐右拐,在一幢幢屋前上看下看,在一处处出名人的地方一一到访,老人说整个村子没有泥路,青石板台阶串起整个村子的各家各户,各家各户屋檐接下的水又从屋内流向排水道,全村的排水措施很是合理,而这些是自古就有的,老人说村内出过最高的官是尚书尽管老人不识字,却对这些概貌建筑.历史人物如数家珍,问他不识字不看书是如何知道的,老人笑道小时候便听上辈人讲了,忘不了啦。原来荣耀辉煌的过往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下来的,还好,当地的口音加吐词不清加透风的牙算是有地方特色的向导了,看文字介绍加听得费力的讲解也算是懂了大意。每一处的断垣残壁,每一处的深宅高墙,每一处的雕梁画栋都在诉说过往的苍桑,过往的繁华,一切终究是在我们的眼中成了历史,老人说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惜啊!是的,损毁了的东西是无法复制的,唯有深深的惋惜,多少建筑是去了不在了,留下这样的伤痛感悟每个过客......尚书第、司马第、诒裕堂、云溪别墅、花厅、金家井、小姐楼......都留下了我们寻访的足迹眼前的一切让人懂得世事终究是变化了许多的人和事就这样一圈子逛完,银子也进老人家的口袋啦,呵呵,三十块的导游费让老人笑开了花,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们也感染了,暗笑老人有私房钱啦! |
转自:http://www.qsgct999.cn/Post/Topic.aspx?TID=11404946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