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江游记攻略

[游记]九江游记攻略

2008-06-25    ctrip.com

聆音恋色石钟山

有一座山,

一篇名记把它搅得风生水起,流芳百世。

一位军头让它情韵丛生山水,风华绝世。

公元1084年6月的一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携带爱子苏迈深夜泛舟彭蠡之口,亲探于水浪拍打的崖壁和岩洞中,成就一篇哙之人口的《石钟山记》,引无数历代文“驴”竞踊足,目光齐刷刷地投射到江西省湖口县一座临湖瞰江、危崖耸立的娇俏之山——石钟山。

石钟山分上、下两座,相距1公里。现向游人开放的是满园芳香、音丽色艳的下石钟山。清朝湘军儒将彭玉麟在烽火偃息后,驻守此山。他巧运江南园林手法,把整座山建成阆苑妙境,成了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叩音:函胡清越敲总宜

进门“石钟亭”:一座迸发精灵之音的亭。四周石峰迥廻,亭中央置放两块形状各异、叩之钟声绵延的奇石。游人近身亲敲,一块声音清脆悦耳,“清越”渐远;一块声响低沉似诉,“函胡”回旋。酷似天籁之音,非同凡响。

传说,这两块奇石就是当年李渤所寻所考所指的灵异钟石。唐代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江州刺史李渤慕名探访石钟山,巧“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音徐歇”。好一曲美妙二重奏!由此,李渤推认石钟山“泽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因其石,音有“铜铁之异”而名。

溯源:相传大禹疏九江,治彭蠡,开凿石钟山时始得钟石金声,山名遂流传于世。

“石钟亭”上楹刻着:“疏凿巨岩禹王伟绩,访敲双石李氏遗踪。”正应此境此声。

别忘了上峰顶“梅花厅”二楼看看,有一位老先生浸数十年之功,搜集山上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集成“响石馆”,尽展石钟山奇石的风姿和丽音。听听他的妙述,敲敲他的响石,你必流连忘返。

更何况,曾有黄庭坚登临此山,也禁不住“赖有双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山色:天水润崖恐琼宇

钟腰“半山亭”:一座歇揽仙宇圣景的亭。从这里开始,游人将步入“千尺危崖俯碧湾,金仙楼阁异人寰”的美妙胜境。

说石钟山钟灵毓秀,一点不为过。抬眼尽是碧翠檐飞一串红,半入江风半入云。漫步山中,秀林清香扑面,随处可见翠竹摇弋,紫薇搔首,古榆萌荫,香樟舒鼻,樱花漫舞。不经意,突现叠出怪石,瘦透嶙峋,诱人驻足品赏。山上天河萦绕,临湖藤蔓悬垂,辗转通幽无尽处。随便找个地方歇脚,坐下真不愿起身。

叹石钟山仙宫琳宇,一点不为诳。登高瞰望,绿树碧草中,依山就势,精巧地布局着“怀苏亭”、“紫云廊”、“船厅”、“报慈禅林”、“太平楼”等20余座古朴典雅建筑,亭台楼阁,塔榭轩舫,祠堂寺庙,曲廊横槛,一步一景。尤为让人惊叹,山中别有洞天。当游人步入“浣香别墅”,顺着“天河”移步“听涛眺雨轩”,过“芸芍斋”,来到“且闲亭”,突然石岩障前,顿疑陷入绝境。待踱过石板曲桥,一门洞开,“桃源洞口、渔人精舍”立现眼前。绝妙:真假山嵌缀园景,红墙碧瓦檐欲飞。好一座屹立湖崖、雅致横生的江南园林,活脱“小蓬莱”。

誉石钟山文化瑰宝,一点不为奇。该山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穴居,而在历史上更成兵家必争之地。遥望湖中帆星点点,仿若看到船炮齐鸣,硝烟弥漫。三国时,周瑜操练水兵于鄱阳湖,经石钟山转战赤壁,大败曹操;元朝末年,朱元璋坚守石钟山指挥,大战陈友谅并兵胜于对岸的泾江口;清代,太平天国军扼守石钟山五年,鏊战并多次大败曾国藩赫赫有名的湘军水师。烽火早熄,如今山上遗留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大量咏唱,还有200多处承载历史的石碑、石刻。它们都在向游人静静诉说着石钟山的过往。

石钟山,

是山,是园,是崖。

是风,是云,是霞。

探音:水石搏声如钟鼓

岩下“泛舟亭”:一座细听微风鼓浪的亭。从“临湖塔”旁援崖下探,一路曲径陡险,过“观澜”、“月波”二桥,转绕“聆音台”,便到独立“泛舟岩”上的“泛舟亭”。游人静坐其中,凝神屏息,不一会就能身临浪随风逐,水石相搏,洪钟绵旋的韵境。

史书记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时,深信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若洪钟”。不知他老人家当年是否亲聆考究?可自有后来人勇探之。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和风皎月之夜,苏东坡独带儿子苏迈驾着一叶扁舟,深入石钟山的乱石丛中。仔细察看,发现上下岩洞石穴参差密布,深浅不一。待“微波入焉,涵澹澎湃”。霎时,迸发出的声音,时如“周景王之无射”,时似“魏献子之歌钟”。可谓:“此曲只宜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季(公元1854年12月),清朝名臣曾国藩在兵部尚书彭玉麟的陪同下,仿效苏氏父子,也驾小舟临崖深入岩洞中。看到各色岩洞临水逐浪,玲珑透漏,搏声不息。他们还探访到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钟洞,遂认定石钟山“全山皆空,如钟覆地”。等待这么多年,确实:“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

顺着古人的幽抒,我曾斗胆下到崖底,奔跃嶙岩之上,映入眼帘的奇石:“垂者若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璧连”,尤如袖珍“石林”。躬身细探,发现水上水下藏匿着许多大小迥异、深浅不一、宽狭嵯峨的石缝、石隙、石洞。有的洞大口小,有的口大洞小,有的洞洞环扣。因波涛拍击,浪花翻滚,从岩石、岩洞中时时传出水涌声、水拍声、水滴声、水融声等动听的音符,宛若美妙的石钟交响曲。

听老人讲,进入冬天,水位涸降,钟声渐消。

遐想:独笠泛舟岩,蓑钓一湖寒。

水色:浊浪自分清浪影

悬湖“清浊亭”:一座拥看江湖泾渭的亭。穿过“白云洞”,便达引无数游客伸颈瞰的“清浊亭”。它耸立危崖上,阔面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和一烟掠水的长江。两眼望去,美色尽收。

远眺江湖交汇处,黄赤相界,清浊自分。好似一泓清水与一汪洪水相拥相亲,极力妄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么神奇?原来,每当夏秋,水位高,滚滚而来的长江夹含泥沙,鄱阳湖则涵蓄四周青山流溢的碧水,呈现江水浊而湖水清的景象。据说,冬春枯水,鄱阳湖的水位下降过快,长江水趁机渗透,给游人的又是另一番湖水黄江水赤的景色。

有幸从“泛舟岩”乘快艇穿越江湖分色的水文线,左手捧清,右手捞浊,奇景耀眼:清澈的湖水中涌动着一旋旋浑浊的江水,浑浊的江水中也激荡着一团团清澈的湖水。蜿蜒曲折,犬牙交错,此起彼伏,状若游龙。

沉思:人生何尝不如此?

转自:http://corporatetravel.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354561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