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游记—别具一格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云南游记—别具一格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红河美丽的风光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叫人无法释怀,是大自然与当地哈尼族共同合作的产物,离开了它红河也就失去了美丽的颜色。红河南岸的崇山峻岭,山灵水秀,云蒸雾腾,被称为“神秘的云海故乡”。每当冬春之际,浩如烟海的云雾覆盖巍峨的群山,淹没丛林江河,天海一色,惊心动魄。哈尼人在高山之间、数百年来为了生存的斗争,无意中造就了天人和一的壮丽景象——哈尼梯田!层层梯田,如登上天堂的楼梯,震撼人的眼目,背后的梯田文化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近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它即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也不是单纯的人文创造,而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和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在红河南岸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中,水以奇特的方式贯穿于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中。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流水潭顺着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自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炎热河谷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高山森林上的云雾阴雨,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哈尼族有一俗话“要种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气候温和的半山腰,成为了哈尼族理想的居住地,他们在中半山的向阳坡上建造房屋,形成村落。在村寨周围、房前屋后开辟菜园,修筑道路与各村寨连接。高山源泉引入村中用之不竭。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就是层层梯田。这里气温较高,湿度较大,适于稻谷生长。梯田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错落有致,能互相沟通,层层相叠,铺满群山,梯田间有小道相互通行。哈尼族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已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巧妙地适于自然、利用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的杰作,可谓是哈尼族卓越智慧的结晶,它维系了哈尼族上千年的生存与文明。这种古老的农业生态系统就是在今天也是罕见的、科学的。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开梯田,能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自然条件,从山脚到山顶,修建层层梯田,蔚为壮观,有"哈尼梯田甲天下"的美誉。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元阳哈尼梯田是人类历史“农耕文化”和“梯田文明”的典型代表,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端,大者数亩,小者仅一米见方,红河哈尼梯田绵延数百里,规模数十万亩,集中连片,似天梯镶嵌在哀牢山间,春夏秋冬各显异彩,阴晴朝夕各有不同,巧手雕塑山岭,而这一切又和云海、蘑菇房、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共同塑造出滇南这明丽的山水!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5823.html9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