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有着一千八百年的对外文化交往史 |
[游记]庐山有着一千八百年的对外文化交往史 |
2008-06-27 sina.com.cn |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约于18世纪初至1724年,他在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庐山活动,大大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他把中国的儒学经典及古典文学诗文,译成了法文。 或许是因为马若瑟传教的需要,欧洲人最早在庐山一带建造房屋,大约是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兴建的法国天主教的教堂。 1698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中国教区总会长殷弘绪,于1712年赴九江传教,曾在庐山一带活动两年。他翻译朱熹《劝学篇》等著作。而朱熹兴复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是最便于他理解、体验朱熹思想之地。 1792年来到中国北京,任英国公使参赞的作家巴罗,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曾来庐山游览考察。1804年,他著《中国游记》,书中详细介绍了庐山的风光、植物、文化。 约在1865年在庐山北麓的莲花洞,法国传教士兴建了第一栋别墅。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基督教新教“大英圣书公会”驻华代理人、上海《教务杂志》编辑怀特·伟烈亚力来庐山考察。 1860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约于1872年考察了庐山。他在德国发表了5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有关中国地质的著作。此书中,他论述了庐山地质,介绍了他命名的“庐山片麻岩”。 美国医生、传教士赫斐秋,1867年在九江设立美国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教区。这是外国在九江正式设立的第一个基督教组织。他在九江前后活动了18年,多次游览庐山。 1884年,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与九峰寺僧订立了租借园地四十余亩的契约,兴建别墅。这是外国人在庐山大规模地兴建别墅的开始。 同年,英国基督教新教“循道会”教会主教,九江海关税务司的英国高级职员,与俄国人等外国人在九江的团体,共在庐山之北麓狮子庵建筑别墅5栋。 1886年,22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携带着一本世界地图、一本由英国传教士编写的《来华指南》,来到中国,在九江传教。不久,他在庐山北部的九峰寺,购了一块地皮,兴建别墅。1895年,他凭借列强势力,迫使九江地方政府签订了“租借”庐山东谷。自此,在中国古代开发牯岭地区的基础上,李德立继续开发,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规划思想,并且运用西方的房地产开发方式。他把英租借地划为130号地皮,在上海、汉口等地的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先行出售,引来英、美、德、芬兰、瑞典、瑞士、意、挪威、葡、爱尔兰、法、日、俄、捷克、加拿大、澳等国在上海、南京、镇江、武汉、安庆、荆州、济南、海州、广东、北京、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辽宁、吉林、云南、贵州、陕西、山西、河北、天津等地的教会,以及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纷纷上山购地建别墅,使得牯岭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形成了在中华名山之上的西方文化的“飞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之中,庐山近代别墅群,把西方文化以及与中华文化交融,大规模地物化了。紧随李德立之后,俄国、美国、法国、德国也在庐山强占“租借地”,兴建别墅。至20世纪30年代,庐山有着千余栋(现存的661栋)约20余国风格的别墅群。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d428f01000b9p.html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