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与近代中国(三)

[游记]庐山与近代中国(三)

2008-07-01    sina.com.cn

传统的游历,由于目的的要求,因此追求尽可能的自然,人工的雕凿只能是作为点缀出现。“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对于游历的人来说,居住条件和活动条件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带着旅游休闲观念的人来说,要求就截然不同了。首先,居住条件就必须保证;其次,各种娱乐服务配套设施也必须完善。因为旅游休闲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因此,城市中应该有的风景区里也要有。人们到庐山来只是为了这里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所以,伴随着别墅兴起的,是一批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旅馆、影戏院、游戏场、游泳池、图书馆、医院、疗养院等。据统计,到1930年山上有旅馆8家,各种娱乐场所36处(尚不包括国人开办的),医院2所,肺病疗养院1所,图书馆1座,以及配套的邮电、餐饮等设施。[⑨]1921年由英国人撰写的《庐山的历史》中写道:“夏季有许多娱乐活动可供人们消闲,……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⑩]由此,庐山从外部条件上具备了从传统的名山大川向近代意义上的旅游度假区(甚至可以说是公园)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西方文化的进入,从观念上改变了国人,使得庐山能够真正从内在方面进行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的转变。由于李德立从开辟牯岭伊始就将其定位为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区,因此在围绕牯岭一系列开发都是以这样的定位进行的。广大西方人到庐山来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的。因此,庐山逐渐地成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避暑疗养的中心。这样一种社会声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人以同样的目的来到庐山。李德立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在中国的中部和扬子江流域的传教会的工作,因着牯岭,得了一种焕新的景象。去到山境,换一换环境,于健康的恢复,几乎有神妙的功效。千万人的生命因着牯岭得以保全,并非过言。身患疾病的,用不着归国修养,一来到此山,便能恢复原状,重回工作的园地,这样的福利,不限于西国的传教士,无数中国人,也深得益处。”[11]这其中,当然有李德立的溢美之言,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庐山作为一个旅游疗养中心的地位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这其中,也有中国人。在亲身感受到庐山的旅游休闲氛围之后,这些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传入的这一全新的观念。这一点,从庐山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属于中国人的别墅就能看出来。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批人大多是社会的上层,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有这些上层人物才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活动。不管怎么说,社会风尚毕竟是从上层慢慢向下层扩展的。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建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要员来到这里购置别墅,定期到这里度假避暑,把庐山变成了实际上的国民政府的“夏都”。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政府带头向民众推行旅游休闲的观念了。当然,有能力响应政府“号召”的仍然只是一些社会上层;但不可否认的是,接受这些观念的却不仅仅限于社会的上层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108c4401000133.html2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