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足迹庐山 |
[游记]足迹庐山 |
2008-07-01 sina.com.cn |
好事多磨,研究N久的踏青游,5月23日整理好行囊出发了.目的地如题. 轻轻松松搞定一切之后,车子还没开,酒已开,餐已食,叫嚣打牌的声音络绎不绝,稀里哗啦半天,战场备好,硝烟待起,本以为前线火热,没想到后方也持续升温,就这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老的30多,少的20多)霹雳啪嚓一个多小时后,女方以累为由结束战斗,和平共处;男方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了,总之战斗结束了,硝烟的气息仍旧弥漫.累了,困了,熄灯了,夜无话. 庐山,天下名山,名在诗,名在人,更在山.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引的天下人前往,我们就是其中之一.5月24日早到了庐山车站,大家一路还在侃谈车内空调如此难过的时候,导游刹入眼帘.宣告:庐山之行开始. 我们是住在山中的,很幸运可以与大自然同住.本想上山的时候看看沿途的风景,但没想到山路崎岖用在这里了,如果真象歌中唱的18弯也就算了(当然歌也不是说这的),这都几百个弯,最开始还好,后来就头晕了,还好不一会就下车了,感叹之余才发现忽略了关键一点,开车的师傅技术堪比舒马赫. 闲话太多了,上山喽,come on. 刚上山就体会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实际意义,一片大雾,别说看景色了,就是看对面的人也累,如果自下而上的看,还真以为这是天宫呢.正在我们皱眉时,导游说,看不清楚就用想的吧.哇靠,要想也在上海想啊.我们想象着庐山中的芦林湖,曾经毛主席游泳的地方;我们想象着遥远的就在眼前的庐山.想象永远都是完美,不知是感动了老天还是自身的造化,就在沉寂在拍照的时候,太阳出来了,雾也渐渐散去了,哈一切景色扑入眼中.我们走进"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花径,相传是白居易当年被贬江州(九江)任司马时咏诗的地方,花径外面就是"如琴湖",雾中流水,水中映雾,琴配花,犹如仙女下凡,花香飘落,即使不用玉手去垂弹,花瓣飘落在琴上的声音也足以使人倾听.好一幅幽雅,惬意的美画. 延着路走下去,又见到"飞来石",看似随时有飞回天上的可能. 又见"仙人洞",传说是吕洞宾修道成仙之所,我戴着墨镜,演绎着一个现代版的"神仙"(绝非亵渎). 又见"龙首涯"(哈,开头总用又见两个字,怎么感觉象山海经),犹如一条巨龙耐不住山中的寂寞,将头探出头来,用龙眼感受庐山,用龙头顶住且保护前来观看的人群,疾步到对面,拿起相机才可拍摄到全景,相总人犹如巨龙驮着我们飞驰在山谷之中,群鸟齐鸣,百凤竞逐. 一路绿色,峡谷,树木,小路,都是唯美的画面.本人记性不好且描写景色的手笔有限,所以就不能一一道来了.好了,该说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据说此首诗是李白酒醉之后,从下而上垂直望瀑布而写,我们脚步飞快着到了此地.哇靠,李白前辈用的修辞也太夸张了啊,瀑布不高,水流也不宽,据导游说好多人都很失望.不过我很喜欢,哈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瀑布,就看到名人笔下的瀑布,足以让我驻足仰望.其实想一下,如果是雨天刚过,肯定是水流湍急,响彻山谷,也许我们与李白来观看的时间点不一样而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711ee01009kml.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