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看雾(游记)

[游记]庐山看雾(游记)

2008-07-01    sina.com.cn

到了江西九江,再沿南向高速公路驱车一小时,便可“跃上葱茏四百旋”,一睹庐山真面目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九百多年前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时,不知他想没想到庐山的雾。十月的庐山,红叶满山,青松却依然苍翠挺拔。顺着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的登山公路,驾驶员和我们的兴致都很高。亢奋和激动荡漾在心头。然而,仅上攀二十余分钟,汽车驮着我们就一头钻进浓雾之中,满山的红叶、青松陡然间躲得无影无踪。虽是上午八、九点钟,却使我感到像是正处在暮色迷蒙的时光里,汽车前方的可见度只有五、六米,驾驶员只得将车子开得像乌龟朝山上爬行。我拉开车窗,不知是近处的风声还是远处的水击涛声,满山风雨般的灌入耳中,使我思绪翩迁。我想,大约是庐山地形封闭,江湖水分蒸发而不易扩散,凝结遂成云雾。据有关资料介绍,庐山每年平均雾日多达190·6天,最高的年份竟达221天。
忽然,一辆面包车与我们檫面而过,因为双方在浓雾中没能及时发现对方,两车几乎迎面相撞,吓得我们数人一身冷汗。驾驶员显得更加小心翼翼了。没想到,这奇秀的匡庐在埋藏着千年历史的同时,也还埋藏着如此的危险。想当年,毛泽东三次上庐山主持党中央召集的会议。1959年的第一次庐山会议,把个原拟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偏差的会议,因错批了彭德怀,却突然开成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会,使这次会成为给我党带来严重损失的会议。1961年的第二次庐山会议在周恩来提出的“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方针指导下,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中的失误,引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健康、正确的轨道。到了1970的九届二中全会,会议刚开始,林彪就争先讲话,以要设国家主席、必须由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为幌子,急于抢班夺权。林彪的谋士陈伯达在会上散发《天才论》的语录,竭力恭维毛泽东,蒙混视听,以求林彪的图谋得逞。他们采取“钟馗打鬼”的手法被毛泽东识破。毛泽东以批陈伯达为突破口,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猖狂进攻,挫败了他们所策划的反革命阴谋,驱散了笼罩在庐山上的满天乌云。
汽车艰难地在大雾中攀升,忽然,我们一下跃出浓雾,眼前豁然开朗。在庐山的游览,最能给我以心灵荡激的,当数我在含鄱口的所见所感——我看到茫茫云海,潮起潮落,一座座挺拔秀丽的巨峰,像被云海浮起,又像是从云海深处钻出来一般,直冲九霄。东看五老峰,看到的却是云雾的变幻莫测。当山风涌来时,视野中的云雾时而似一缕青烟,随风浮动;时而如匹练一段,高悬虚空;时而像奔马突来,风驰电掣;时而则绕石匝岩,恍若仙境;而有时却形成瀑布云,满山遍谷,弥漫无涯,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我不禁脱口咏出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中的两句诗:“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庐山云雾这穷极造物变化的奇景,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它如醉如痴。据说,清人苏梦兰就曾在天池观云,“百日不厌”。历代文人在诗词、游记中也有许多详尽的描绘。唐人钱起在《望庐山》诗中写道:“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宋人李纲在《望庐山》诗中也说道:“香炉峰顶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河流;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清学者黄宗羲,曾专程从浙江来庐山游历,他在游记中说庐山有“三奇”:“生平见雨,皆自上而下,此雨自下而上,一奇也。闻者,雨声、风声。云之有声,今始闻之,二奇也。云之在下,真同浪海,小山之见其中者,无异蕴藻,三奇也。”古今所有咏叹描绘庐山云雾的诗词歌赋和游记尽管让人叹为观止,但却不能替代此时我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大概是由于庐山云雾此时彼时变幻相异,各人的心境、感受和阅历、修养以及接受的教化不同之缘故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e5de3010004d7.html2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