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日记 带着对庐山的美好憧憬,我一早从梦中醒来,背上行囊直奔汽车站去赶开往江西九江的第一班汽车。车子七点整准时出发了,可是又跑到另一个长途汽车站接客,然后在市区里晃晃悠悠直到8点钟的时候,再一次经过了我住的小区门口,这才真正的向九江驶去。一路无话,十一点刚过车子就抵达了九江市长途汽车站。下得车来,我立刻按照GPS指示的方向直奔在携程网上订好的白鹿宾馆,lunar昨晚从杭州出发,已经早于我几个小时到了酒店。我们的计划是今天在九江转一转,明天一早再上庐山。 很容易的找到了白鹿宾馆,它地处九江闹市区的中心位置,被商业区包围着,到车站码头都很方便,曾经是九江最高的建筑和最好的酒店之一,现在也应该是排在前几位吧。感觉环境设施挺不错,特别是服务员MM们都很和气,住在这里的一天时间里多次热情的解答了我们的一些问题。与lunar顺利会合后,稍做休整我们就出发了,第一件事就是去KFC吃了个午餐。饭后前往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白鹿洞书院。步行来到长途汽车站,直接上了开往星子县的中巴车,车上除了我们俩都是当地人,看来去参观书院的游客不多啊。 汽车在路上开行了约45分钟,刚过海会镇不久司机把车停在路边,告诉我们顺着公路边的一条小路走进去就可以到书院了。我们高高兴兴的下了车,沿着那条石子路一路走下去。走了大约三分钟,首先遇到了一处白鹿洞书院的牌坊,然后顺着路再步行约二十分钟,才真正到达了书院的门口。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代,该地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书院办学于五代,定名于北宋之初,宏大于南宋朱熹之手,元明清三代办学不断,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少数遗存之一,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称。 按照lunar的话,我们都是读书人,自然应该专程来拜访一下这座天下第一书院。但是在我们呆在书院的一个多小时里,总共也只有寥寥不足百名的游客乘旅游车前来参观游览,似我等这样专程搭车再步行前来的更是没有他人。似乎白鹿洞书院没有得到当今世人应有的敬意,不过说实话书院本就是清静之地,若是一派游人如织的景象倒可能破坏了此处应有的氛围。 拜访完毕步行回到公路边,等待拦截回程的班车。发现周围山清水秀,景致宜人,怪不得古人将读书治学修身之所选在此地啊!等了半晌也没等到从星子县返回九江市区的班车,后来拦下了一辆过路的富康,和司机讲好二十元送我们到市区。一路上闲聊,感觉九江这边的人都挺能说的,不知是不是因为当地人见惯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呢。回到宾馆稍事休息,就去九江学院会我一位大学时认识的好友,此君仅年长我一岁有余,却已有博士后的头衔,目前正在九江最好的高等学府里教书育人。转眼间从古代的高等学府来到现代化的大学,时空落差大了点,呵呵!酒足饭饱后回到宾馆早早休息,为第二天上山积蓄体力。 4月22日 大雨 昨夜数次醒来,都听到窗外大雨如注。今早开窗一看,果然山上起了大雾。大雨不时的下一阵停一阵,雨势越大雾气也越重,雾浓时连街对面的房屋也看不清楚了。我和lunar决定先出去吃早餐,顺便购买一些雨具。在我的一再坚持下lunar已经同意了今天继续冒雨徒步庐山二线景点的安排,他是个喜欢休闲旅游的人,可是去年被我拉去爬黄山就体力透支差点虚脱,今番又拗不过我不得不准备在大雨中走山路,真是难为了他,哈哈。 趁着大雨暂停的空当我们出了宾馆,雨歇大雾也暂时散去,不过走到镇子的街心花园时还是看到了对面山上挂着的丝丝雾气,在山风的吹拂下飘来摆去。 待我们进入一家小店开始吃早饭后,大雨又一次登场,雨势夹着风势,噼里啪啦好不热闹,空中不时传来阵阵雷鸣,一切的现象都证明了气象预报的准确——大雷雨。不过从早上的情形看,似乎这雨也不会一直这么大,总是大一阵然后小一阵的,所以我们决定还是按计划行事。吃完早餐我们在镇上转了几家商店,最终买齐了雨衣、雨裤和雨鞋,其中雨衣和雨裤都是一次性的,而那雨鞋则是橡胶制成用来套在鞋子外面的。我们买的是结实的那种雨套鞋,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一明智之举,直到下山以后我二人的鞋子都没有进水。回到住处穿戴好这些雨具,背起行囊,再撑起随身携带的雨伞,我们退掉房间开始了雨中游庐山。 今天的第一站是含鄱口。我们按照计划包了一辆小面包车直抵含鄱口入口,下车后又上行十多分钟才到达了目的地。这会儿功夫雨不是很大,只是一路雾气蒙蒙,盘踞不散。含鄱口海拔1286米,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据说立于此地可以望见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第二高峰“大月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远眺鄱阳湖。今天这种天气是没什么指望了,四周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为了尽可能的观赏含鄱口的全景,我决定冒险爬上旁边的一座小峰上去看看。lunar自是不会随我去做此有风险的举动,他就在下面等我。刚刚又过去了一阵大雨,雾气渐浓,登山的石阶又陡又滑,我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一步一步向峰上挪,不踩稳这一步绝不迈下一步,就这样慢慢爬到了这小山峰的半腰,在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回过身来,恰好浓雾暂时散去,让我看到了含鄱口的全景,连忙举起相机拍摄。幸好我手快,因为转眼功夫一阵大风又吹来一片浓雾,生生将我脚下的含鄱口给吞没了!从下面这两幅在同一地点仅仅相隔40秒钟拍摄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庐山雾的厉害。 此后浓雾再也没有离开含鄱口,我又往峰上攀登了一会儿,看到铁丝网封住了继续上行的路,估计因为是雷雨天气所以不让上峰顶以免遭遇雷击吧。站在这里向峰下望去,依然是白茫茫一片,不时吹过的大风可以让含鄱口短暂的显露出部分身影,可马上就会再次淹没于雾中。此时的我也体会到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因为大风带来的云雾也把我给吞没了,雾气浓时我周围上下左右都是白茫茫一片,只有脚底下的岩石和旁边的松树让我明白自己是扎扎实实站在这山峰之上的。风大之时为了不被刮下山去,我不得不收起雨伞紧紧抓住身边的松树。这时其实真的有点险,因为这登山的石阶之外不足两米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天上还在撒着豆大的雨滴,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无缘再睹含鄱口全貌了,我决定原路返回去。这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还难一些,花了我更多的时间。 离开含鄱口后我们向第二个目标“五老峰”进发。一路上大雾弥漫,能见度往往不足十米。风夹杂着雨向我们扑来,让我们举伞维艰,有时雨小了干脆就收起伞,靠着早上置办的雨具和这天气抗争。诺大一座庐山,这一路上竟然除了我俩再也没有遇到其他步行去五老峰的游人。走在盘山路上,从后面超过我们开往五老峰方向的汽车也少的可怜,看来今日的气象条件几乎让所有的旅游团队都放弃了上五老峰的打算。 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五老峰景区大门口,虽然没有因为天气的缘故而封山,但据工作人员讲从早上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去爬五老峰,而且也不建议我们去爬,因为就算爬上去也肯定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合计了一下,算算时间也比较紧张,就放弃了爬五老峰的计划,而是坐下来休息和补充食物,为继续徒步做准备。半小时后我们再次上路,这时大雨转为了中雨,风也不十分大了,lunar用他的手机放着音乐,我们一路有说有笑的往三叠泉方向走去。一路经过了不少茶园,看看下面这张照片,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庐山的茶叫做云雾茶了! 三叠泉瀑布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该瀑布素有“庐山第一奇观”之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从这些溢美之词就不难想象三叠泉瀑布的壮美,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而今天,大雨之后的三叠泉,更是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它雄伟壮观、气势如虹的一面。 从著名的1400级台阶往下走,因为是下坡,所以没多久我们就到了半山腰,在这里已经可以听到巨大的水声了,只是天地间白雾茫茫,所以才只闻其声而不见其水。向路边亭中的山民打听,才知道这里已经是二叠了。抓紧时间继续下台阶,没多久,走在前面的lunar突然停下来指着前方让我看,只见前方云开雾散之处出现了两道白练,这瞬间的一瞥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美丽!让我的心立刻激动不已! 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行进的步伐,只为了早点一睹这瀑布的全貌。终于在下午一两点的时候到达了第三叠的底部,这里也是观三叠泉的所在。大雨后的瀑布似发怒的玉龙,冲破九霄,凌空飞下,撞击到岩石上发出震耳的轰鸣,气势逼人!抬头向上望去,一叠和二叠时隐时现,那片遮掩视线的白茫茫说不清到底是雾气还是水汽。我们不顾仍然飘雨的天空,一次次冲进雨中同这巨龙合影再合影,我也不停的按动快门试图记录下三叠泉这壮观的一幕,可惜由于天气原因光线太暗,始终没有拍到很满意的照片,不过能亲眼得见这美景也算此行中的一个巨大收获了。 我们终于在4点多的时候回到了九江市区,先找地方洗了个热水澡驱驱寒气,然后去KFC迅速填饱肚子后,我按时上了回程的汽车,lunar稍晚些也要乘火车离开九江。我们的庐山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此行基本顺利,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在这大雨的天气并没出现温度骤降,因而无缘欣赏到云海的壮观景色,不过我们倒是真真切切腾云驾雾了一回,亲身体会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