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7-16 |
早听到过这样的说法: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庐山天下幽。也曾阅读过毛主席的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至于苏轼的那句关于庐山的诗可说是家喻户晓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确不识庐山真面目,但并非因为“身在此山中”,而是因为从未见过这座名山。我总是想有朝一日,亲访庐山,一览其真实面目。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有幸随父母取道武昌来到了庐山脚下——九江。在一个小镇住了一夜,次日一大早便乘车上山了。汽车在洁净的盘山公路上行驶,隔窗望去,路两旁是苍劲的松树和茂密的竹林。我正被这青松密林吸引着,不知觉间,我们已到达了庐山的第一个景点——含鄱口。 下车了,立刻感到寒气袭来,时只值五月,却像二月,天空下了淡淡的雾。听司机介绍,由于此地位于含鄱岭中央,中央壑岭如口,势欲汲取鄱样阳湖水,故得名:“含鄱口”。举目远眺,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雾不算大,朦胧中隐隐约约看到湖上渔帆 点点;近看却是大汉阳峰巍峨壮丽。对面可看到一条长瀑,那就是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那瀑布。这里有一座小亭,亭旁一个2米见方的平台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因为毛泽东当年曾在此留影。那张照片此刻就摆在这里。照相摊的师傅还特意在这里摆一吧藤椅,就如同照片上毛泽东的那把。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地坐在藤椅上留影,姿势仿照毛泽东——大概是想沾一沾这位伟人的光吧。从含鄱亭下来,雾已渐渐变大,回首望去,含鄱亭已被雾色围绕。远处的鄱阳湖也成为白茫茫一片,不禁暗自庆幸我们来得及时。 下一个景点是“五老峰”,车上远望那峰,只见五峰屹立,确如五老并生。沿着湿润的山路不停的登,终于到达峰顶,俯视险谷如畴,万仞并立,云海苍茫,变幻莫测,一团团,一层层,涌来涌去,如万马奔腾,逐雄逐鹿。你瞧山顶那块岩石,刚才还清晰可见,瞬间便被一团云吞没,像是洗了个蒸气浴。沿另一条路下山,一处飘来香味,一人操着一口江西话:“炸鹌鹑,很香!”买了两个,雨中边走边吃,感受着“很香”,可谓乐哉趣哉! 到达第三个景点,已是下午2点钟。锦绣谷景色果真如锦绣画卷。出奇的是,那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着峡谷,人们心里也似揭开了一层纱,明朗起来。此时的锦绣谷,似个人间绝境,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要胜三分,雨后的她,清楚逼真,而又如同在梦境中,在虚无里。 走到仙人洞时,从山谷后面突然涌上一团雾气,仿佛用锅盖一下子盖住,刚才身上还暖暖的,顿时冷森森起来,不禁感到庐山真是风云瞬间变化啊!毛主席曾有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洞位于崖壁之上,深高10米余,洞中挂口大铁钟,凡是经过的游客都要用手摸着它留个影,于是人们手中的照相机都不停的发出了闪光。洞中抽签算卦,香火缭绕,不说算得 准不准,且说那一卦10元,就让道士赚了不少。看来,在现代社会里,高山深处远离尘世的人却不想远离金钱。 由于时间紧张,没来得及去看三叠泉,留下些许遗憾。在乘车下山的路上,我仍如同上山一样贪婪地看者路边高峻的峰峦和密密的林木,感叹着庐山的幽深。如果再有机会,我一定再访庐山的! 评论 (3) | |
原始链接:http://sisiey.blog.sohu.com/3086408.html |
转自:1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