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2

[游记]庐山游记2

2007-07-16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

独树一帜的庐山宗教文化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说起四大佛教名山,几乎妇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渺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谈起了庐山的宗教文化,引人注目的佛教场所当数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
正当佛教在庐山蓬勃兴盛的时候,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而迅速发展。同时也开始了佛、道两家在庐山共争共荣的局面。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在释、道两教在庐山争雄之际,随着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美以、美会、圣公会都属基督教教派,来华始自19世纪初叶,登临庐山牯岭则在1886年,始作俑者是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刚到中国,时住汉口的李德立听闻驻汉口的宗教团体涉足庐山,以金钱和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霸占庐山长冲一带,开始了开辟牯岭,传教布道的活动,1895年至1920年间,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泛滥起来,庐山上仅教堂就有13座,教会派别16个。每年夏季,基督教传教士云集庐山,常达数百人。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商议教会事宜,或传输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关,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当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开始经营牯岭的时候,天主教、东正教势力也接踵而至,闻风而动。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俄国东正教牧师尼娑盗买到庐山约之塔寺地产——芦林地区,后转租星洲地区,这样,沙俄东正教在星洲租借地区“建房一切布置”随意进行起来,据《庐山志》记载:“俄东正教堂历来侵占界外之地甚多”。东正教在庐山势力甚嚣一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一再努力,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1924年5月31日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自此,沙俄在华势力灰飞烟灭,庐山东正教势力消弭无形。
法国传教士见英、俄宗教势力蜂拥上山,也迫不急待,加紧涉透,1914年9月,时任统领江西北境六府五教的樊体爱签订租约,在庐山强租土地,获得77亩新地,成为樊体爱为首的天主教在庐山扩张的巢穴,期间,天主教在山教会组织不少,有安息会、循道会、伦敦会、雅礼会等9个教派,他们以租借地为营地,以教堂为中心,与基督教、东正教势力互为呼应,广为活动,此时的庐山处处游荡着外国宗教势力的幽灵。
与西方宗教势力称盛庐山不同的是,伊斯兰教悄然而来,默默无闻。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圣所——清真寺,力量弱小而单薄,在林立的教堂中黯然失色,毫不起眼,长期占据庐山的佛道两教也在西方宗教势力的冲击和排挤下,而失去了市场,日落西山,风光不再。
物换星移,星斗变换,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介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清悦的梵音,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一山兼具六教,庐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永远让人追溯的课题,从而受到海内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做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胜地,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胜地游,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那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宗教遗迹场所一道道玄秘深邃、斑驳陆离的风景献给来山朝圣的海内外游人。
近年来,宗教文化胜地游在庐山正蓬勃涌现。每年来山做宗教专项旅游的宗教界人士也日益增多,“六教集于一山”的宗教名山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

科技文化

庐山文化,富有科学技术内涵。庐山科技文化之始,可远溯至公元前十七世纪道家的修炼及其后的医家活动,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璇玑玉衡 ——古代天文仪器。铁质,现存两截,上截推之可转。原置庐山山麓太平宫,现称藏庐山博物馆。“璇玑玉衡”,出自上古之书《尚书.舜典》。庐山所有实
物镌有“癸未七月*日匠人张文造”字样,有的学者验证,“癸未”系指明朝嘉清二年,即1523年。

观音桥

庐山温泉 ——位于庐山南麓。“涌出如汤,冬夏常热”,水温达72度,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具有医疗价值。晋代,庐山温泉已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一。明代李时珍指出:“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也。”

观音桥 ——单孔石拱,长24.4米,宽4.1米,以每块重一吨的105块长条岗石 相楔而成。建于宋祥符七年(1014年),历六次地震而岿然无损。
莲花漏 东林寺晋僧慧安,在庐山的莲花漏计时。于泉水上立十二叶芙蓉,因波水转,分定十二时。

西林寺千佛塔

西林寺千佛塔 ——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明代重修。塔为砌,呈六面,各面均有佛盒,底层南北开门,各层都有腰檐。塔身南面每层门顶上均有题额,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于1554年前后上庐山考察,在《本草纲目》中对瑞香等十几种与庐山有关的药物,准确地描写了形状、特点、栽培历史及主治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18年8月登山,考察了六天,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水文、地貌等,认定汉阳峰是为庐山最高峰。清代状元,植物学家吴其也曾专程上庐山致察植物,并将庐山的豆叶菜等二十种植物载入他的各著、开中国植物志先河的《植物各实图考》。

近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31年开始对庐山地质进行考察,发现U型谷、冰桌、悬谷、刃川擦痕等众多第四纪冰川遗迹,确认庐山在第四纪时发生过多次冰川。据此写出的名著《冰期之庐山》,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世界地质学的广泛关注。

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 ,第一次从美国留学归来,便来庐山森林局工作;1933年对庐山植物进行了调查,撰写了《庐山之植物社会》和《庐山重要植物志略》;1934年,在著名的植物学家秦仁昌、陈封怀支持下,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解放后,庐山科技活动得到了发展,1954年建立了庐山气象站,1956年建立了庐山马铃薯育种站,1959年建立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庐山云雾试验站,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

评论 (0) |

原始链接:http://327526670.blog.sohu.com/24586065.html
转自:22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