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指南(庐山旅游网)

[游记]庐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指南(庐山旅游网)

2008-04-10    17lushan.com

庐山旅游网全面介绍庐山旅游,包括主要景点,住宿餐饮交通,出行参考,历史文化,度假线路,自助游线路,精彩图片,游记,攻略,问答,各类出游预算方案等,为您到庐山旅游提供全面详细的参考服务。

« 庐山九江旅游必看的攻略 | Main | 庐山获首批“国家旅游名片”殊荣 »

庐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指南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故称“匡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庐山是断块山,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庐山旅游资源丰富,在30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12个景区,37处景点,230多个景物景观。自司马迁把庐山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名人登游庐山,为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浩如烟海的著述、画卷和书法作品,使庐山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

庐山又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鼎盛时期山上寺庙多达三百多处,其中号称庐山“三大名寺”的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最为著名。植被丰富,有植物210科、735属、1720多种,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1996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要领略庐山之美,还须亲临其境。

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海拔1357米,为庐山诸峰风景最佳者。怪石嶙峋,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因而得名五老峰。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姿态不一,中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第四峰为最高,第三峰为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唐代诗人李白曾在五老峰下筑太白书堂,隐居于此。

三叠泉

三叠泉也称三级泉,位于五老峰以东的山谷中。三叠泉汇五老峰、大月山之溪水,沿陡崖折成三叠飞流而下,三级总落差长达300余米,依着山势分下、中、下三级,但又一气呵成,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是“庐山第一奇观”,故人们称“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又是庐山众多瀑布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丽的奇景,故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更是令人赞叹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堪称天下之绝。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地处五老峰山谷之中,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这里曾是唐代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公元825年,李渤在原读书处扩建书堂,名白鹿洞。宋初扩为白鹿洞书院,与云南石鼓、河南睢阳、湖南岳麓并称“四大书院”。自宋至清的700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是中国宋、明理学的中心学府,陆象生、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现院内建筑已修饰一新,有原物廊、礼圣门、思贤台、白鹿石洞等。

美庐别墅

美庐别墅建于1922年,是英国医生赫利夫人所建造。1930年赫利夫人将这幢卷廊式建筑风格、能充分体现家庭温馨气氛的别墅,赠送给相交深厚的宋美龄。蒋介石亲笔题写“美庐”二字,据说是“宋美龄在庐山的美丽房子”之意。美庐是国内先后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唯一别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仲的实物见证。

曾为“禁苑”的美庐,今天已成为庐山旅游者的必访之地,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人。

天桥

相传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只身单骑逃上庐山,陈友谅率军在后紧追,朱元璋慌不择路,跑到了上系悬崖,下临绝谷的仙人盘,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眼看就要被擒。这时,突然金光一闪,一条金龙从天而降,横卧在天堑之间,立时化作一座石桥,朱元璋绝处逢生,驰马而过。陈友谅的追兵随后赶到桥头,正欲过去,突然一声巨响,桥断石坠,陈友谅只有眼巴巴地望着朱元璋消失在山林之中。至今涧中还有巨石断裂的痕迹。

Posted by 西门吹水 on November 20, 2007 1:36 PM |Permalink

Search

转自:http://www.17lushan.com/2007/11/post_17.html10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