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摄影经验谈

[游记]庐山摄影经验谈

2007-07-16    51763.com

首先来说说拍摄的内容: 没了云雾的庐山只是很普通的大山,庐山的山体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尤其是从风光摄影的角度出发更是如此。庐山的魅力在于云雾与山水的交融, 在于山水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在于云雾的变幻莫测,在于朝阳和夕阳对云雾的渲染。 一般来说广角还是该备的。
庐山之景在于雾,运气好的话拍到瀑布云,注意看天气预报!!!上山后买一些庐山的明信片和画册,特别有用!!!还有,庐山电影院一年365天都是放《庐山恋》,一定要去看,放电影的是一个特级发烧友,好像最近在琢磨8*10了!
庐山的日出和日落也是拍摄的好选择。上庐山一定要去“含鄱口”,半夜去。太阳升起的几分钟,景色非常旖旎,只有几分种的时间,一定要架好机器等待。当太阳出来的那一刻...。无论彩色、黑白都行,时机一到好好的按快门吧。注意的就是含鄱阳口离牯岭较远,要多约几个人,带上手电,自己走过去。(当然也有出租车专门跑日出的生意,半夜也可以在牯岭打车过去)夏季的太阳是从五老峰升起,冬季是从鄱阳湖上升起。拍日落可去龙首崖。
庐山的瀑布也比较多,但大都不大,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都不大。山脚下还有一些瀑布,李白的”飞流之下三千尺”写的就是秀峰的瀑布。
庐山的老别墅是庐山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观,大都集中再东谷的别墅村一带,那里早晨上午光线较好。注意带上广角。
庐山植物园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里面植物丰富,四季的色彩都不同。也是个拍摄佳地。

春季是梅雨季节,雾多,云海和瀑布云一般在春季出现。夏季,小的东西不太好拍,得吃吃苦了,早一点上山,可住在山上,拍一些庐山晨雾等大气的东西。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山上的枫叶梧桐叶红了,拍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冬季可以来拍雪景,雪后的庐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琉璃世界,不会比北国的冰雪差到那里去。注意庐山的春夏两季都会来的迟一些,这个白居易已经在诗里面告诉大家了,我就不多说了

器材方面广角是必备的,有的时候28的广角略显不足,用24就更好了。焦距方面焦段都有其用处,关键是否善用。(纸上谈兵因为本人还没用过超过150的长焦)。”如果是拍三叠泉,一般来说三叠很难拍全,估计要鱼眼吧,好像28的广角只能拍个第三叠。买交卷,普通的100,200的负片不成问题,反转我就没见过有卖了。如果器材坏了,嘿嘿,一般没那么走运吧,庐山正街有关修相机的师父,技术很不错,在正街工艺美术公司楼下,旺达照相器材修理店,师父叫何雪。说是网上介绍来的,

这是一些网友的建议:
1。七月初的庐山很热,热的要开冷气,恐怕全年就这个时候是这样。去三叠泉即使是上午是阴天但还是汗如雨下,全身上下湿了个透,如果出太阳更不可想象,一定要注意补充水份防止脱水。在三叠泉体弱的朋友要注意几点与轿夫打交道的技巧:A不打算坐就别讲价,更别说走走看,否则要收“跟踪服务费”, B,讲价时要他说清楚是一个轿夫还是两个轿夫的价钱以防他们敲竹杠。
2。防潮确实很重要,最好带几个有密实封口的保鲜袋, 很有用处。
3。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多年的文化沉淀融入自然景观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山。可以拍拍庐山的文化景观。
4。三叠泉共有1800多石级,先下后上,来回共3600多级,最大坡度为75度,平日稍有运动的人走完它应该不是很辛苦的事,(这次我们40人只有一个胖子要坐轿上来),但去三叠泉的付出与获得并不成正比(从摄影角度)。
5.庐山与其他的山不同,在山上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牯岭镇,镇内啥都有,可以让你住的比较舒服.庐山上有非常完善的公路系统,从庐山市到各景点都有很好的公路,建议不要跟团游(有很多几日游的临时团),最好自己包一辆车,然后想到哪就去哪.

更多内容尽在庐山驴友论坛,
『庐山真面目』是斑竹和网友们的庐山摄影照片http://aidami.l1.100u.net/bbs/forumdisplay.php?fid=32

『云深处』是一个庐山摄影出学者的交流园地,欢迎前来咨询庐山摄影的问题和探讨摄影http://aidami.l1.100u.net/bbs/forumdisplay.php?fid=8

我个人是初学摄影的学生,一般寒暑假都在庐山,如果有啥问题上山后也可以找我,当然前题情况是我在庐山了。我可以做你的摄影导游,QQ1038468 或者电子邮件wangqijx@hotmail.com

转自:http://www.51763.com/readnews.asp?newsid=3499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