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三) |
[游记]庐山游记(三) |
2007-07-18 hexun.com |
发表者: lygzww66 无限风光在庐山 庐山游记 (三) 7月5日 晴 上午,游览披锦挂秀的庐山西谷景区。 西谷,位于牯岭西南,为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所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u形谷。西谷景区主要是指西谷及西谷一带的景观,有花径、天桥、锦绣谷、仙人洞、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等众多景观。这一天,我们全线游览了这些景点。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如琴湖因湖旁原有水声如琴石刻,且湖面形如提琴而得名,有曲桥通往湖心岛。花径公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天桥——锦绣谷是花径西侧一处长约2500米的山间峡谷,天桥在锦绣谷的入口处。天桥实无桥,乃是直伸奇险断层谷中的一块巨石,从某一视角看去形如高悬于绝壁之上的断桥。锦绣谷与天桥崖谷相连,涧深壑绝,怪石堆垒,山谷岩壁上有崎岖观光石径。山谷中险崖奇石、繁花绿草灿若锦绣又雄伟壮观。 相传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只身单骑逃上庐山,陈友谅率军在后紧追,朱元璋慌不择路,跑到了上系悬崖,下临绝谷的仙人盘,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眼看就要被擒。这时,突然金光一闪,一条金龙从天而降,横卧在天堑之间,立时化作一座石桥,朱元璋绝处逢生,驰马而过。陈友谅的追兵随后赶到桥头,正欲过去,突然一声巨响,桥断石坠,陈友谅只有眼巴巴地望着朱元璋消失在山林之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美丽动人的传说,竞相媲美,将游人带入了神奇的境界。 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我对锦绣谷最早的印象是读王安忆的小说《锦绣谷之恋》,感觉上这应该是一个产生爱情故事的浪漫之地。 仙人洞在庐山牯岭西北处,是一个在悬崖绝壁上的天然石洞。洞口圆门上刻有仙人洞三字。门外三尺就是悬崖,崖旁有横石悬空,往北伸展,名蟾蜍石,石背裂缝处长一古松,即石松。石上刻着纵览云飞四字。洞后一滴泉,水清甘冽,池边壁刻天泉洞、洞天玉液等字样。仙人洞深约三丈,相传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修仙之地。洞内有纯阳殿,供奉身佩宝剑的吕洞宾塑像,游客登山至此憩歇,多有烧香求拜的,因而洞内总是香烟缭绕。 出仙人洞门,沿小径右上行,约摸走三、四十步,就到锦绣峰顶。其上有块不大的平地,便是白鹿升仙台,亦即御碑亭。明太祖朱元璋为宣扬自己顺应天时统一中国的功绩,借纪念恩人周颠和尚为名,在这里建一石亭,名为御碑亭。亭内矗立一块大碑石,碑上镌有周颠仙人传及朱元璋写的《颠仙诗》。亭的两侧有石刻诗联:一亭烟雨壑万松,四辟云雾江湖棹。这短短的诗句,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这里的绝妙景色,也是庐山无限风光的生动写照。 下山途中,远望龙首崖。只见绝壁陡起,高一二百丈。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似一硕大的撑天方柱,顶部向外突出。崖顶上,林林丛丛,葱葱欲滴。崖腰际,乱石丛立。苍崖缝中一虬松倒倚悬壁间,如龙须,人称卧龙松。美哉!壮哉! 下午,主要游览东谷以别墅为主的风景区。 我们参观了庐林一号毛泽东旧居、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美庐别墅、以及近代别墅群。 庐山上的别墅群其实也名甲天下,自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花200两白银租借牯岭长冲河一带的800亩土地为避暑之所以后,俄、美、英、法、德、意、日、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的商贸名流和国内各界人土,都争相来此兴建度假别墅,总数达640多栋,有英国式、美国式、俄国式、瑞典式、瑞士式、日本式等等,真可称为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庐山遂亦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避暑胜地。 今天的游览以三宝树、黄龙潭与乌龙潭圆满告终。 自芦林桥下沿谷道西行不远即可见三树凌空而立,气势雄伟;因其为古树名木,故人称三宝树。三宝树为一棵银杏、两棵柳杉。银杏又名白果树,因其生长迟缓,祖辈栽种,孙辈才能得果,故又名公孙树,植物学上属松柏科,为第四纪冰川的遗孑植物。此株银杏古老葱郁,高约40米,需4人合抱,树龄约1600年。此两株柳杉原名娑罗,高耸挺拔,传为晋代僧人昙诜自西域引种而来。近旁岩石上即镌有婆罗宝树晋僧昙诜手植八个大字。晚明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写道:溪上树大三人围,非桧非杉,枝头首子累累,传为宝树,来自西域。但据今人考证则为明代僧人所栽,迄今已有600年。 由三宝树下来,步行一段路,便来到黄龙潭、乌龙潭。 ——两潭相邻,各有千秋。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后彻空禅师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至今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还镌着降龙二字。 所有的景观中,美丽的景色总是与神奇的传说相结合。我们感慨造化的杰作,也感叹人类的智慧。 充实的一天,愉悦的一天,意犹未尽的一天。 还有无限风光在明天。 |
转自:http://lygzww66.blog.hexun.com/10670189_d.html3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