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绚丽多彩滇之行(一)建水 |
[游记]绚丽多彩滇之行(一)建水 |
2007-07-18 17u.com |
绚丽多彩滇之行(一)建水 2005年初,我偶然从网上看到云南省的梯田、红土地及土林,它们是那么绚丽多彩,我决定再到云南走一趟 .经过一番仔细地查找资料,购买了数码伴侣、增大镜、滤镜等,还未出门就花了两千元. 朝阳楼又称迎晖门,位于建水县中心建中路的东端。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处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在原来土城的基础上扩建成砖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修建了朝阳楼,即当时建水城的东城门楼。 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南门、西门、北门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修复,后再度毁损,如今已坍塌消失了。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然屹立如初[,成为滇南重镇留存的标志。来到建水,我自然登楼观赏。 建水人都熟识一句话:“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足见建水人与水的关系。我随便在老街古巷逛逛,到处可见人们在为井水奔忙,或手拎,或肩挑,或车拉,仿佛自来水管里流的都是用不尽的水。 建水的井奇在一个“古”字,有自元初开凿至今还在使用的东井,有圈于明代洪武年间,志书称之“供全城之饮”的西门大板井" 见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人家专门拉水出售,25千克一塑料桶仅七角钱,10千克一桶的三角。许多人家干脆就买生水自己烧饭煮菜煨开水,有的则以烧水为生。一口大板井,养活了好多的人家,更滋育了建水人。 所谓“西门开水”,就是从西门的大板井里打起并烧开的水。 建水人就只认饮这西门的水。我想寻找“西门开水”的标牌,走街窜巷居然一无所获。晚上九点多钟才看见一家烧水铺。起了一大片灶,以一二十把大水壶烧西门井水卖。这买卖到小马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生意仍十分红火。灌满一只五磅的暖瓶二角五分钱,三磅的两角。井水则有专人用马车从西门大板井拉来。 上点年岁的人,嘴巴舌头一沾到水,就知道是不是西门水。他们认为西门水清凉甘甜,回味无穷,还不会结水垢。 不管是哪处井,井旁都建有龙王庙,充分显示着建水人对水的敬畏。离旧县委招待所不远处我拍了四眼井, 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多寸,古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68703.html3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