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行 |
[游记]庐山行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原创)庐山行 出了九江市,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庐山脚下。 随着汽车摇摇晃晃地在盘山公路上爬行,庐山的美景次第映入眼帘。只见山峰连绵起伏,青松苍翠欲滴,特别是道路两旁红白相间的杜鹃花,开得煞是灿烂,一簇一簇迎风摇摆着,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了半山腰,已经明显感觉到气温下降了许多,用手一摸汽车的玻璃窗,冰凉冰凉的。司机索性关掉空调,让我们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 下了车后,导游领着我们沿着一条湖边的林荫小路行进,转了几道弯,便来到一块两米多高的石头前。石头上题着“白司马花径”五个草书的大字。相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游览过的地方,当时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惜诗中的美景此时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漫山的杜鹃伴着诗人所题的“花径”二字,静静地躺在山沟里,给游人平添了几分惆怅与遐思。 出了花径,向左一拐,就是庐山最有名的景点之一——锦绣谷。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在一根伸到半空中的悬崖上大战公孙谷主的那场戏,就是在锦绣谷入口处的“天桥”上拍摄而成。当时在电视画面上感觉十分惊险,到了现场一看,才发现“天桥”其实并不高,站在桥下只需用手一伸,就可以触摸到桥顶,即使小龙女从“天桥”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有很大的危险。 顺着锦绣谷内一条蜿蜒陡峭的山路往前走,庐山的风光尽收眼底,往下看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往上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的大概就是此处的景象。 过了“好汉坡”,山壁越来越陡,往前攀行约两公里,到了一处天然洞穴,洞深十余米,内有清泉,洞口宽阔平坦,朝向悬崖。传说此洞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得道修仙的地方,后人在洞内建造了吕洞宾的神像,在洞崖上刻了“仙人洞”三个大字。1961年,毛主席看了好友李进同志拍摄的仙人洞照片,顿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七绝诗篇:“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其实,庐山真正称得上“暮色苍茫”、“乱云飞渡”的地方,并不在仙人洞,而是含鄱口。从仙人洞返回,沿庐山南门下去,刚刚晴好的天气,忽然变得云雾缭绕,冷雨袭身。同行的老人和小孩经受不住气温的巨大反差,纷纷租借雨衣御寒,一路徐行。我们几个年青人见了这般景象,反而更来了兴致,按照导游指引的方向,加快了步伐朝前冲去。转过庐山植物园门口,上了一个小山坡,风愈来愈大,雾愈来愈浓,能见度不足五米。从游客们的口中得知,含鄱口就要到了。果然,再往上行进约十来分钟,狭窄的山路豁然开朗,左右两边各一座山峰,像一张巨大的口含住鄱阳湖,含鄱口由此得名。站在含鄱口上,巨大的山风迎面扑过来,往下看去,只见云海翻腾,白雾茫茫,悬崖边的松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由于云雾太大,无法看清鄱阳湖的真面目,但在这风云变幻的境界之中,仍能感受到五百里鄱阳湖的浩瀚无边。
|
转自:http://luanxiaocai.blog.163.com/blog/static/301017392007425019247221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