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中小 发表于 2008-6-4 11:34 只看该作者 12日清晨闹铃4点半响过,起床梳洗完毕,整理好背包来到楼下退了房间,5点司机师傅已等在宾馆门口了,上了车奔含鄱口,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观看云海和日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一片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 冷峻、安详、肃穆的五老峰苍崖磊磊,皱折叠叠,形成五大“花瓣”浮在云海之上,酷似出水芙蓉,又如五位面目清癯的古老先哲,正襟危坐,凝神沉思--不知有多少宇宙的奥秘,在古人突出的额头中盘旋,令人尊重、敬畏和景仰。 漫步在岭脊上,汉阳、五老两峰如两角相对,而犁头尖山正界其中,这座由第四纪冰川刻切的角峰,如一快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耕耘。含鄱岭东南,为太乙峰。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霭、泉、湖之趣,若说含鄱口的险要,则要数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时最真切:“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不吸吸鄱湖。” 下含鄱岭不远至庐山植物园,园内南北松杉竞秀,东西柏桧争荣,国际友谊杜鹃园收集国内外杜鹃300余种,在这美丽的五月里,竞相开放,万紫千红,溢彩流光。 出植物园顺植青路去三叠泉的路上,两边茶园的采茶女已在辛勤劳作了,庐山的云雾茶久负盛名,采摘期在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它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叶嫩匀齐、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 过了茶厂至青莲寺,这里正在大兴土木建别墅和饭庄,路也不好走,三叠泉景区的售票口也不知去哪了,这会还不到7点,售票的估计也不上班,幸好司机师傅知道有家饭庄代售门票,和施工的车辆挤来挤去,在伐倒的一堆乱木后面找到那家代售点(门票51元),司机师傅把俺送到缆车站,缆车站此时静悄悄的,俺跟缆车摆了摆手说:俺现在是强驴了!哈哈 !司机师傅看我瘦弱的样子说:估计你下到庐山东门要3个小时,3个小时后在东门接你。他返回牯岭镇给我送回租的充电器,再出北门经九江过一个收费站到会海镇,转一圈才可到东门。这一段没环山的公路这是唯一看景不走回头路的办法,不然三千级陡峭的石阶走个来回,恐怕变乌龟连。 庐山人有这么个说法,不到三叠泉,不为庐山客。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迈开了俺的驴腿。清晨出来的时候天很凉,把2套衣服都穿上了,走了一段山路石阶,开始放汗了,把外衣脱了系在腰上,登山杖也派上了用场,旁边的滑竿车夫看着俺傻笑,想让俺开口就做成一笔生意了,向下看看3千石阶催骨拉朽,向上看看望而生畏,但俺还是想要证明自己,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但俺不会“爱”你——滑竿。路途是辛苦的,但景色足以补偿我的付出。顺石阶而下,沿途景色迷人,崇山峻岭云雾缭绕,雄伟的大山重峦叠嶂,四纪冰川给庐山早就了一个伟大的地质公园,五老峰清澈的泉水穿越幽谷,延着铁壁峰越过参差重叠的悬崖峭壁以惊人的气魄和闪电般的速度,穿越时空,从灵魂深处磅礴而下,形成三叠泉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 站在三叠泉下,仰望飞瀑,就好像青苍苍的天破了一个口子,水从那口子里直落下来,矫捷似野马,跌岩奔腾,带起散珠细雾,直冲下来,在阳光映射下显出五彩红霞。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一叠直垂,像一面水晶帘子,砸在苍崖上,浪荡花翻滚,烟雾腾腾,白浪飞溢,溅起百万颗珍珠,远看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茫茫。二叠“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洪流倾出,满满荡荡,巨响訇磕,如玉龙入潭,飞瀑跌落处浪花四溅。阳光照耀潭中,潭水迂回旋卷,犹如碧玉连环,潭旁山色空蒙,犹如笼上了轻纱一般,忽明忽暗,云影憧憧,好一幅诗意盎然的水墨画。 三叠泉旁有观瀑亭,建在峭崖上,同瀑布遥遥相望,从观瀑亭可俯瞰瀑布和峡谷全景。从观瀑亭下来,可临“观音洞”和“观音崖”。洞旁巨石上镌有翰林邓旭书“竹影疑踪”四字,相传此处为仙人洞“竹林隐寺”的后门,民间流传的樵夫洞中观神仙下棋,“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的传说,就指此处。 从三叠泉景区下来沿溪水石桥回望庐山第一大天然屏障——九叠屏,南临五老峰,北傍麻菇崖,悬崖削立、高峻挺拔。因而出现了参差悬空,梭角锋利,线条清晰的九叠奇特景象。俨然一座天然的大屏障,故名九叠屏,亦称屏风叠。这里曾是李白“寻仙”和隐居之地,曾有“且隐屏风叠”、“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夙愿。玉川门位于屏风叠下,两崖壁立,当中有巨石横亘其上,形如门,其石色白如玉,涧从中辟,故玉川门。《吴阐思游记》称:“庐山之秀,钟于五老,五老之秀,结于玉川门”。崖上“玉川门”石刻为明代刘世杨题书,潭边巨石上刻有古人燕山龚氏所书“悬珠宝映”四字,笔锋浑园潇洒,遒劲犀力,乃石刻之佳作。行至天门潭,俺真想在此不走了,天门潭的清幽借《云中君诗抄 》来形容:“闲倚碧潭上,石泉清我心。睛岚迷树绿,微雨透天明。浅草离离发,幽花细细生。畅怀真此地,可以濯尘缨。” 三叠泉无论上山还是下山都有查票的岗亭,代售点的票还要对号码,在庐山很难逃票的哦!下到庐山东门,在附有双龙戏珠造型的绿色琉璃瓦下,具有现代园林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的门楣上,刻有赵朴初老先生所书四个镏金大字“庐山东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