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之二 |
[游记]庐山游记之二 |
2008-06-10 sohu.com |
搜狐博客 > 西边雨... > 日志 2007-11-14 | 庐山游记之二 标签:散记 据说从庐山山脚到山顶的盘山公路有396个弯道,不知道是谁查的这么准确,反正就是为了说明弯道多,山高路长。大巴车像过山车一样在环山公路上盘旋前行,我们在车里左歪右晃,前仰后合,如同喝醉了酒的人一样不能自持。我身边一位大姐,不停地向方便袋中呕吐,看样是晕车,真是辛苦。司机的驾驶技术真的不错,熟能生巧,看样子他把每个弯道都记在心里了,这大巴好象他手中的玩具一样,没有人担心他会把车开到山涧里去。 既然有了安全感,就趁机欣赏一下车外的风光。据说,庐山地区多雨,一年中有接近200多天在下雨,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响晴天。导游告诉我们,庐山天气变化很快,现在是艳阳高照说不定很快就阴云密布,还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下车带雨具呢。天空像被过滤了一样透明纯净,湛蓝的色彩和明亮的日光形成了美丽的天光,整个天幕像一块透明的蓝水晶,笼罩着墨绿的、郁郁葱葱的山林,营造出神话般的幻境,忘却了现实、忘却了自己,忘却了一切。只觉得心慢慢地飘起来、飘起来,仿佛要消融在这蓝水晶般的天空里。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冲破峰峦叠翠的掩映,更增添了庐山景区神话般的韵味与色彩。这些别墅大多建于民国时期,之所以风格多样,源于各国不同的建筑技艺。庐山的别墅群,构成庐山景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昭示着她与历史的血脉渊源,这是殖民统治的见证。美的事物的确能超越民族的审美倾向,连老外都认为庐山风景宜人,赏心悦目。不过,还是要感谢洋人,这别墅毕竟带不回西洋,乖乖地留下来物归原主,也不错。 庐山的不同,还表现在她的顶部相对平坦开阔。汽车停下来也就到了山顶,好像没有爬山的感觉就完成了爬山的历程,窃喜中有些遗憾。 下车后一眼看到景区大门口的大显示屏显示的当前温度:24摄氏度,这可差不多是人感觉最舒服的温度了。秋季游庐山还感觉不到她的气候宜人,要是炎炎盛夏,山下接近40度的高温,这里也不过是20多度,显然一个天然大空调,无怪乎当年蒋委员长经常到这里开会,还在这里建了自己的别墅,我看是名为开会,实为避暑吧,否则为了开个会从江苏跑到江西,真够劳民伤财的。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几个著名的景点。说实话,没有景点的名字美。我一直认为,一个景区的优美,在整体而不在局部,好像一个人,她的美必定是给人留下的整体感受,要是把五官分开了欣赏,定然看不出美来,可能还会很丑。实际上,在山顶上看悬崖峭壁,绝对没有那种壁立千仞、陡峭巍峨的感觉。因为失去了那种绝对高度造成的差异感。仙人桥不过是一块长石横在站立的石柱上,和平常人家的大门差不多大小。至于仙人洞也只不过是高10多米,深七、八米的天然洞穴,没有什么延伸。黑龙潭、黄龙潭,也不过是两个直径不过5米的水潭。 能够构成整体感的景点要数"含鄱口"了.刚听到这个名字感到有些拗口,经导游介绍才知道,在这里可以看到庐山脚下的鄱阳湖,远远看去,好象把鄱阳湖含在了庐山山口中。我极目愿望,没有看到这种景象,只觉得远处水天相接,有浓浓的雾气笼罩着视线所能及的地方,那就是鄱阳湖了,因为晴天水汽蒸发较大,反而看不到湖面了,但我已经依稀感觉到了一个巨大水域的存在。 我们被裹挟在如水的人流中前行,不知道是看风景还是被风景逼着跑,道路两旁停靠着自驾游的私家车,一看牌号,吓了一跳,最远的来自黑龙江,精神真是可嘉。近两年来,关于“黄金周”的废存之争日趋强烈,依我看真有取消的必要,不要说交通的压力,单是景区也很难承受,秀美的景色是要慢慢欣赏的,只有幽静氛围才可能实现人与景色的和谐共融,这川流不息的人群,像是长征或是赶集,哪里像旅游,真的不知道该看人还是看风景了。这样看来,还是陶渊明、白居易的时代真正地欣赏到了风景,两三挚友,逶迤前行,走走停停,吟诗作赋,抒发情怀,那才是真正的旅行啊。
|
转自:http://laohuang5199.blog.sohu.com/70476074.html1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