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电话一下子把我和庐山拉得那么近,只要我请一周假,我就可以插上翅膀飞到我爱的人身边,和他一起看我梦中的庐山。 庐山在寒冷的冬季刚刚逼进时,一定在织着厚厚的纱,它害羞地披着,等着陌生的我揭开。看见它,就象看见美丽而神秘的新娘。我会在清晨抵达,茂密的树林会不断地冒出一股股冷气,风儿会在我的身边打转。我会牵着他的手闯进雾地,来个雾浴。那微冷的雾气一定是最好的美容佳品。我能够感觉到它被我脸上的热气融化,化成一滴滴小水珠,痒痒地在脸上爬着,我会感觉到冰冷过后那淋浴的清新与绯红的脸。在雾的遮掩下我会将深情地目光凝视,一动不动读他眸子里关切和爱恋。我会傻傻地笑着,撒下一串串快乐地笑声。雾中我们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前方的路,我再也不会因为忘记了回家的路而伤心哭泣,因为他会给我指明方向会带我回家。雾会在我们的深情中在太阳的热情拥抱下暖化,一层层将白纱掀去,让我们揭开庐山真面目。 我会看见那一道道白练从天垂下,看见它急速地滑落,而后因撞见我们温柔的目光而打转。那清澈晶莹的水映出我们幸福的倒影。掬一捧轻轻地洒在他的身上,就象爱情的雨露落下。 数不尽的美景让狂野的心奔驰,不想拉住缰绳,能驰多远就多远。 夜游庐林湖 公元2003年11月21日住芦林宾馆。为了不浪费有限的时间,顾不得一天的车途疲劳,晚饭后,与小东、理萍、曾汉军四人沿着环湖路以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芦林湖。 芦林湖位于芦林谷中,海拔一千多米,四面环山,植被茂密,环境幽美。山间空气清冷,被风一吹,欲睡的感觉全然消失,只是一股寒气让人不由地打了个冷颤。很想在这样的夜里看一看满天的星斗,但是星星象畏冷一样,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滴嗒滴嗒有小雨点儿打在脸上,我和理萍都急着说是不是下雨了。小东说不是雨,是露。露?露一般不密集,零星地滴落,而此时总感觉天空中象有小雨点在不停地飘落。我们四人相携走在落着似雨似露的林间小道,感觉象走过了一场清清凉凉的爱情雨。不远处的桥侧面石壁经灯光一照,象贴了一块块五彩透明的大镜子,煞是好看。 幽静的湖面被山风一吹,细细的微波便一层层地向外荡漾着。我的心也被柔柔地推动着,东一双温暖的手紧紧地拉住了我。我看看了看我们各自的表情,笑容如花,如痴如醉地欣赏着眼前不可多得的美景。 芦林湖北侧是一个博物馆,原为毛泽东旧居。坐落山凹,面对着芦林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园内树木苍翠,在初冬季节也没有一点萧条凄凉之感。夜里的灯光并不能够让我们仔细观览全景。毛泽东龙飞凤舞的诗碑吸引了我们。东打燃了打火机,让我们一起读完了毛泽东在仙人洞时题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好一个“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够登上险峰,看尽庐山风景。我们一行四行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才觉得做了整整两天车的我实在太累了,轻快的脚步不觉放慢了。但爱玩好强的我从不喊累。为寻一种美而劳累时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又走进那片林子,那点点雨又开始飘落,我现在知道不是雨,是树叶上凝结的小雨珠被风吹落,吹到了我们的身上。轻轻地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那种被宠爱的感觉将冰冷的寒气全部都驱逐走了。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引得他们一个个都说我傻样。 在这样的天地之间,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幸福。 花 径 花径位于西谷分底端,是一处清幽雅雅致的地方。如果在春天夏天,可能我们所走过的路都铺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闻花而醉,见花而迷,看花而驻步,咏花而生情。在我的故乡常德有一处桃花源,每到三四月份,桃花纷纷绽放,吸引了无处游人观光。没想到在芦山还有一处桃林。此处“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当他四月初九到大林寺游,发现山下桃花都已经凋零时,忽然见这里盛开着一片桃花林,便挥笔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并书“花径”二字命刻石上,故古称“白司马花径”。沿着司马所走过的路,看见昨日的桃林花红落尽,林间以金黄、淡黄、苍绿点缀,生命依然盎然。芳香虽尽,阳光还是穿透了薄雾,将温暖的光投到我的身上,暖暖的让人不由地绽开最灿烂的微笑。 沿花径向上,一会儿就见着了我崇拜的大诗人白司马的石像。他身披长袍,一只手轻轻地抬着下颌,微闭着眼睛,象是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又象是在酝酿一首绝妙的小诗,或者是暂离尘世的喧哗,在幽静的花径里释放一下心情。诗人爱花,为缅怀其忧国忧民之心,在他的周围都摆上了一盆盆怒放的菊花,让花香伴着他长眠。 陶渊明说过:“心远地自偏”。白司马找到了这一处幽静闲逸的地方,当然不愿意来去匆匆。现白居易草堂是在香炉峰草堂遗址处修建的。草堂上靠花径湖,又名如琴湖(因湖形如小提琴而又得名)。湖四周被山包揽,环境幽雅。无风时,湖面如镜,映透蓝天,遇风时,风起漪漪,吸翠妙舞。湖心有岛,前面有水榭,后面有忆琴亭,岛呈椭圆形,沿着湖修成碎石路面,向下俯瞰象一串项链落到青山之中。 想当年白司马春天能看见一片桃林染红山间,夏天看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看花色殆尽,依然翠绿一片,冬天披一层银装,在太阳的温暖下,满含着喜悦与深情的泪水迎接着新一年的轮回。花径何此看花,这一年四季的葱郁,这被雾笼罩的神秘的山恋,这穿破雾,亮一轮红日的奇美,这山间的清泉水涧,这被众多文人墨客染上了灵气的山,无一不是眼睛里扣留的风景。就象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象白司马一样能寻到一片突开眼前的桃林,但是从他的诗句中我们象闻到了花香,象司马一样拥有特别的欢快与喜悦。 天 桥 导游一路介绍着向前,行途匆匆,容不得我们多停留片刻。导游的身影又奔向了前方。还丢给后面的我们一句:“不走回头路”。只顾着欣赏着大自然奇观,导游的介绍零星记进了一点。 眼前看见的是一道峡谷,曲曲折折,深远幽静。远观峦岭相峙,峭崖对垒,苍松覆壁,碧泉飞涧,白云添彩,时隐时现。沿着栈道。行至天桥,见东边倒塌,西边突兀,乍象石桥腰断留下西边桥墩。相传朱元璋与陈友琼在鄱阳湖作战时,朱败逃上庐山,慌不择径独骑从东至此绝处,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疾驰,不料急中天降金龙化成石桥,待朱过后龙飞桥断,故名天桥。 导游说如果谁能在此找到朱元璋的马蹄迹,便是大贵大富之人。我往下看倒不是找什么马蹄迹,只觉得底下是万丈深渊,就有一种失重的感觉。战战栗栗踩在那块大石头上不敢下蹲也不敢凛然地面对前方的峭壁,只是为那生根在悬崖处的苍松蒙生了敬意。哪一处高山上没有松的身影,俯视深渊,傲笑蓝天。 没有松的精神,断然没有福气寻一处在风风风雨雨中被淡化了的马蹄迹,我想毛泽东到过庐山,到过天桥,他老人家一定能够看见,因为他是真龙天子,能够将中国人民从苦难的旧社会里解救出来,能够以一个东方巨人的形象出现在世界。 2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