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8-30 live.com |
庐山游记 ——不识庐山真面目?还你一个真实的庐山。 同大部分人一样,对于庐山,最早的印象源于语文课本中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以及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除此之外,便是那部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主角之一紫龙出山前的修行地便是庐山的五老峰了。另一部国产影片《庐山恋》也曾经风靡一时,取景地也是现今庐山的几大景点。 此次庐山之行,和同事们一起度过了充满欢笑和汗水的4天,虽然outing本身很愉快,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亲临其境到访的几处景点实在让人提不起神来。我想用“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先给大家来几段关于庐山的景物描写: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东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壮观! 五老峰陡峭挺拔,峰接霄汉,奇峦秀色,驰誉天下。 当然,以上两段内容并非出自本人笔下,而是从网上google来的,仅供欣赏。如果不曾到访庐山,在看完这样的文字描述之后,我肯定也是无比向往的了。好在去庐山之前不曾这样一搜,否则怕是要抱憾而归了。 至于这次行程的具体过程以及景物描述也请大家参考周迎春的《梦里依稀忆庐山》一文,周公博客——聊斋。我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而我将从另外一面来讲述我的感受,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庐山。所谓辨证地看待事物,从我们这两篇文章中大家应该可以认清庐山的真面目了。 让我们先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起。据传这首诗所描述的地点是我们第一日游历的景点,秀峰上的马尾瀑布。这个景点的游客除我们一行之外并不多见,在流了一身臭汗,费了一番工夫之后我们听得山中传来潺潺水流之声,转过一处弯角,一条细如腰带般的瀑布便挂在了山上印入了众人的眼帘。稍前行几步又于半山腰上发现了一块做工略显简陋的薄石板,乍一看仿佛是路边的告示牌“下有电缆,严禁挖掘!”?!定睛一看,非也,非也。上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以此证明此乃李白笔下之瀑布。如若不是此碑,恐怕让我们很难将它和小白笔下的庐山瀑布联系到一起。导游之前也有声明在先,小白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庐山最壮观的瀑布并非此处,而非三叠泉莫数。当年小白若有幸到访过那里,恐怕他笔下的主角就是三叠泉而非此处了。 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倚着那石碑众人纷纷摄影留念。 (参考左上图1:为了拍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全景,我们牺牲了自己,只为自己留了一个角落。) 第一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庐山上的黄瓜了,在口渴体乏之时来一根新鲜的黄瓜,解口渴更解体渴,自然更健康,那种滋味非平日可比。 据我后来推测,李白创作之时夸张的成分固然存在,但今日之瀑布严重缩水已非当时之景,人类活动已经遍布各个景区,千百年之前,旅游业尚未如此发达之时,自然之景仍属于大自然管辖,人类的足迹还不至于纷踏而至令其改变。顶多一时兴起文人墨客题上几笔字或刻于石上或刻于树身,留作纪念。而如今,人们将一个又一个自然景区归入了自己的地盘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给地方带来了创收,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同时却也改变了原先的自然风貌。缆车、电线、水管延伸到了山上、林中、湖里。当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也无可厚非。登高途中虽也偶有废弃物随处丢弃,总的来说也还算干净,但无论如何也终究不是那千百年前那山那水了。 再者,庐山的雨雾也是左右瀑布水流大小的直接因素。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可巧的是,我们去的那些天已连续多日未曾落过一滴雨水,也难怪那些瀑布缺少了往日的磅礴之气。就连我们住宿的宾馆那淋浴也若有若无,如同眼泪水般大小。 雨没有,云雾倒也见识了,大晴天我们登上含鄱口本想远眺鄱阳湖却因雾气太重,没能望到一点影子。也正应验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含鄱口,游人如织,想拍个照都不得不将旁人一起留作纪念。 (参考右上图2: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数一下,这张照片中有多少人?请将答案发送至1364XXXXXXX赢取清凉一夏庐山之行与家人共赴庐山避暑V.V 身后那黄衣男子指着我大喝一声:“快看!那小子真帅!”路人甲,“切,没见过帅哥么?”路人乙:“见过帅哥,没见过帅到这地步的!”于是乎众人回眸一望,顿时尖呼声不绝于耳。当时场面混乱一度引来警察叔叔维持秩序,遂趁混乱之际开溜闪人。) 远远望见了五老峰,正当要开足马力天马行空之时,却听得导游对五老峰评论到:“那里很少有游客登上去,远望即可。上面除了台阶以外什么也没有。”顿时没了兴趣,让广大动漫迷大失所望。 之后的黑龙潭和黄龙潭,以及各个所到之处皆有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处留影等字样和照片,刚开始我还曾想,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到过不少地方,游览遍祖国河山了啊。等过了几处却发现似乎有些蹊跷,不管所在何处。他老人家都稳坐于一把竹藤椅之上,难道有专人背着这把藤椅供老爷子歇息之用?再仔细一看除了背景不同之外,怎么神情动作都一模一样?!恍然大悟,原来是电脑合成过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来电脑普及从娃娃抓起确有成效。 然后不得不提一提美庐别墅,蒋介石当年将这里作为在山中避暑的行宫,为表对其妻宋美龄的爱慕之情,故名“美庐”。给我的感觉装潢并不奢华,对一个领导人来说可以说算是简朴的了,除此之外就是宽敞,卫生间大约有30平米,空旷到晚上一个人上厕所可能都会叫人心生胆怯。可见当年房价与现在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参考左下图3:坐在美庐别墅的阳台围栏之上,给农夫山泉做代言:农夫山泉,有点甜。) 最后一天,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征服了几十里山路,千多级台阶,付出半日时光,几斤汗水总算也领略到了三叠泉美景。用周兄的话来形容三叠泉,泉分三叠,汇聚一潭,漱云飞雪,蛟龙归穴。面对此人间奇景,顿觉胸怀大畅,所有劳累尽抛脑后,也不枉了之前付出这许多辛苦。不枉此行是真,只可惜游人太过密集,没有机会静静享受片刻自然之美,也没机会和瀑布亲密接触一番,稍作休息之后便留影闪人了。且当日瀑布的水流量与气势也远不及庐山恋中的那段,或许是我们来的不巧未逢雨露吧。 (参考右下图4:经周兄指点终于找到一相对僻静之处,遂坐于三叠泉下石上留影一张。) 同样当日印象深刻的除了三叠泉之外还有那庐山上的西瓜,来回途中都吃了几瓤,味甜汁多,终生难忘。 此处顺便一提,庐山的电影院应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院,也是最特殊的电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庐山恋》。因此《庐山恋》也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连续不间断长时间放映的电影。我是在巴士上看司机播放的碟片,在那个年代来看《庐山恋》算的上是一部爱国风景爱情片佳作了,现在用我80后的眼光来看,几处风景也拍的可圈可点,将庐山之秀美尽收眼底,可两位演员的表演着实有些做作了,这可能也是时代特色吧,部分情节和对白让我忍俊不禁,一向稳重的我居然也在车上笑出声来。 文章至此已尽尾声,并非抱怨此行不尽如人意之处,而是还原我沿途所观所感呈现给大家。最后声明,此乃笔者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纯属正常。愿君一笑之余也能有所思所得。
|
转自:http://jingtao3.spaces.live.com/blog/cns!3042616b5db0135b!736.entry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