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感受庐山 品味文化 |
[游记]感受庐山 品味文化 |
2007-08-30 sohu.com |
小时候,读到大诗人李白的那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时候只是觉得诗写得很好,读的很上口,但并不知道那种场景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庐山在那里。稍大一点的时候,又读到一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仍是感觉很朦胧,怎么也想不出他的样子,还和小时候一样的感觉,就是写得好,读的很上口。上高中的时候,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人此中来”。这个时候对庐山稍稍有了那么一点感觉,就是山很高,很多的雾,春天来的很迟,除此之外,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读到了余秋雨的散文《庐山》,才知到这是一座与文人密不可分的文化名山,厚厚的文化积淀,已远远超出了庐山的本体价值,一旦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在自然之中,它便能够充实和强化自然美,并产生画龙点睛的妙趣,使其更生动,更具魅力。让我们看看有多少文化名人来过这里,司马迁、慧远、陆修静、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欧阳修、苏东坡、陆游、唐演、黄庭坚、白居易、朱熹、舒白香、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矛盾······后面可以列的很长很长,足以显现他的文化价值。然而却很奇怪,这样一座文化底蕴颇厚的名山,却从来没有开过文人大会,据说原因很复杂,直到1979年,在这里召开了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理论讨论会,从此庐山又开始了他的文化旅程。 其实,真正看到庐山是从那部电影《庐山恋》里熟知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女主人公张钰在一部电影里换了20多件衣服,然后是庐山的风景很美很美,美丽的如琴湖,含鄱口的日出,还有象征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芦林湖,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富有诗意,那么纯净,那么婉约。这样一部爱情题材的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很大胆的举动了,然而大导演黄祖模却毅然将他搬上银屏,于是在现代人眼里,庐山由于这部电影出名了。在牯岭,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放映厅,里面每天就循环播放《庐山恋》这一部电影,一放就是20年,这部电影也由此获得了电影界播放时间最长的世界吉尼斯记录。 下面就跟随我一块走进庐山,品味文化,感受自然。 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早上推窗一看,才真正体会到庐山多雾的情境,两米之内什么都看不到了,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来的真不是时候,什么都看不到了。没办法,即来之,则安之。于是就跟随导游在雾里游庐山。 我们先去了花径,沿途路过如琴湖,可是什么都看不到。如琴湖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有一九曲桥连通湖心亭,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有诗云: 青山绿水深幽谷,淡抹浓妆遍地铺。 花径春光关不住,如琴湖最胜西湖。 所谓花径,据传白居易曾于四月初到大林寺游玩,梦中得桃花仙子点化,醒步入桃林赏花咏诗。曾手书“花径”于石。后被李拙翁发现并募捐造亭,立花径石门,名遂扬世。白居易诗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从花径出来,我们就进入了庐山最美的风景之中——锦绣谷。这个时节正是映山红花开之时,沿途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映山红,煞是好看。峰壑组合奇特,盘崖峭峙典雅深幽,两边如斧劈刀削一般。满谷长满奇花异草,神采非同一般,可谓野花常开,锦绣烂漫,万紫千红。传说晋朝名僧慧远曾在此采撷花卉。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进谷采药,曾得睡香花。锦绣谷长1000米,曲径盘空,云雾迷漫,峰回路转,步移景换。张涛有诗: 两山对峙势崔嵬,自是鸿蒙斧劈开。 锦绣谷中春不老,万千红紫是谁栽。 继续往前,就到了仙人洞。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以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些离尘世的感喟。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这里也是毛泽东题写的那首有名的诗句的地方: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人从容。 天外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游完仙人洞,便跟随导游去了会址,中共七**在此召开。会址右依青山,左靠碧溪,苍松翠柏,红花绿草,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为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5年建成。石木结构,面积为2500平方米。建筑宏伟,格调高迈,单檐铁瓦,房顶四周造就女儿墙,前覆蓝色玻璃瓦,下装高大金刚窗,显得沈寂、明净。当时称为“大礼堂”,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官们训话。解放以后,重修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庄严,内饰华丽,气魄雄浑,使整个建筑更加充分体现了中西合壁的特色。 中午用完餐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景点——黄龙潭、乌龙潭。黄龙潭处峡谷,即藏于林荫小峡中,两边岩壁颇深且峭,中间倾斜裂石形成落差。上面一股山泉沿绕石垒林缝隐露惊涌窜至,如化一缕银丝直下,又象白绫飘然而落,泻声轰轰隆隆中击潭内,打着漩转水涡,呈碧色,难以见底,寒沉阴森冽冷逼人,深不可测,恍惚潭底真藏有龙。潭周三壁矗立,正面峭悬如阶,飞瀑长年而下,似龙俯首坠潭,潭顶绿吓遮盖,凉爽静谧宜人,身坐潭旁,酷暑顿释,潭旁前面崖上,有“龙泉”和“静听”石刻。 乌龙潭位于东谷山冲底部头,两山夹峙,中为一线幽涧,树木交翠,绿荫掩映,恬静凉爽。潭上平列着一排一丈多高的巨岩,彼此乱杂形成瀑床,泉源来自长冲、芦林之水,终年流不间断,水分五股从隙缝中轻飘而下,就象五把灿烂银梭斜立崖前。其势,短而有力其声,响而有调。真是怪石奇悬、诸瀑分流、如琴悦耳、美妙动听。下端潭面平阔不深,河中石多,河水清澈,成为幽雅静坐观瀑佳处,坐而静听,仿如一把银锻竖琴拨动着婉转悠扬的丝弦。潭旁左石上面,刻着“龙泉”二字。 庐山的“三宝树”,是比较特殊的三株大树,即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姿态古老婆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是晋僧人昙诜所栽,距今一午六百多年,柳杉亭亭如塔,原叫娑罗,据讲是从西域引来树种,旁岩上镌“晋僧昙诜手植娑罗宝树”十字;银杏参天似伞,一般称为白果,乃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树,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种树,孙辈才能得果,故名“公孙树”。三树凌空耸立,高达三、四十米,身躯粗大挺拔,几人挽手方能合抱,气势雄伟,可谓三杰。三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纵横交攀,密密层层,蓊蓊郁郁,荫及数亩,遮天蔽日,在昼犹错,显得肃静。这里山色岚气,石乳清泉,竹木掩映,环境胜似幽宫。 大约下午2点左右,导游带我们游玩了一线,这个时候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不甘心上午的大雾天气,于是决定重游一线。就去了牯岭街,牯岭街是庐山的中心位置,颇像一个隐藏在山林之中的花园小镇。站在街中央向对面望去,一幢幢别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 沿着牯岭街继续往前,就看到了早上掩映在雾气之中的如琴湖,此刻的湖水宛若青黛,微风拂来,波光点点。于是到了花径,到了锦绣谷,到了仙人洞。我们的行程里面仅是到仙人洞,后来我决定沿着仙人洞继续往前,看看庐山其他的风景。 圆佛殿位于狮子峰的尾部。建于二十年代中期,依其形态,外观粗壮,呈伞状,叫圆佛殿。原为五门,每门内塑一尊佛像,故亦称五佛殿,后佛像被毁改门成窗。整个建筑显得平稳舒展,落落大方。然而,里面结构却不象是个佛殿,因为当中垒一根实心石柱:直通殿顶,造型独特,象征什么?民间流行这样的说法:此殿是唐生智所修,动机是为母亲择葬风水,看中了狮子峰。因为头部有天池寺,背部有天池塔,剩下尾部并无建筑,只好定于此处。这小建筑,历时六年才予修成,自然引人注意。大概,其中含有这样隐情:唐母吃斋念佛,待坐化后骨灰暗葬殿地正中之故。上面当中立根石柱,以表示狮子峰尾的狮子尾巴。 文殊台倚于天池山的西边,临壑而建,顶端平面呈半月形,左旁垒有上台石阶,沿台石叠护拦,下原石室五楹,石木水泥混合结构,说是后人表其双手插石成池立台供“文殊菩萨”像予以纪念。又传文殊骑着青狮空临俯见此山秀丽,惊喜之余不慎跌下,臀部落地印一半月痕迹,文殊随即就地朝天拜日,后人按照印痕围砌了一石台,故也称拜日台。台始建于东晋,后屡毁屡修。台下有石突出,象角如虚凌霄,叫“凌霄石”。上面建有一亭,号“老母亭”,因为庐山民间又叫黎山,说是黎山老母修行的地方。此亭,也称聚仙亭。文殊台的周围环境雅致,树荫宜人,令人产生“不登此台,不穷此胜”之慨。若是登临顶端,眼前峰峦耸立,田畴锦绣,远处青山在望,平地渺渺,仰观白云蓝天,泛媚雅然,俯视翠谷清涧,深深幽幽,富有野趣。此处既是观赏云海佳地,又是偶然可看到佛光之理想去处。 大天池,相传,两午年前,释迦牟尼侍徒文殊骑着青狮从五台山来此,见此峰峦迭翠,云雾重袅,幽雅翠滴,认为是座人间仙山,唯缺一分秀水,于是“开化帝释,插石成池,水涌石上”,故而得名。由于文殊施展法力,双手插石,顿时土开石裂成两个旱坑,又施法力,引来灵水,世称神泉。山泽通气之时,池水常冒出如珍珠般气泡。若泛气泡,天空即会升起云层。这是因为空气中某些气体遇到气压降低,就成层云,水中容纳不了较多气体,也就形成气泡。这种现象,当年连范仲淹这样的学者也认为是“神异”。别作诗描:巅冒泓清少见源,天干不竭引猜疑。 小天池座落在山顶,面圆如镜,晶莹碧透,一年四季不盈不涸,真乃奇异之源。据说云山天国最小的公主穿着百羽仙衣临此下池沐浴过,故全名小天女浴池。又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屯兵庐山,当时饮马于此。 泉微乍视深?不竭更非盈。 天女临池浴,元璋饮马欣。 龙首崖绝壁陡起,高一、二百丈。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似一硕大的撑天柱,顶部向外突出。崖顶上,林林丛丛,葱翠欲滴。崖腰际,乱石丛立。苍崖缝中一虬松倒倚悬壁间,如龙须,人称卧龙松。自古此崖奇险,无人敢攀,只有王阳明“局身徐步,若龙蜿蜒,竦立崖前”,人称“有胆”。现已修筑了护栏钢梯,游客均可登上崖顶,亲历其险。伫立崖巅,极目四眺,前有“石门”,壁立千仞,怒涛轰鸣。四周层崖之伟观,已臻极顶。 悬索桥当地人又称铁索桥,座落在神龙宫地带,横跨于将军河面,悬空险秀,为庐山添一景。此桥,1993年修。它的建成,既沟通了游览路线,又为提供观赏铁船峰和石门涧创造了最佳观景点,可谓一举两得。登临桥上四顾神龙宫境。清幽雅然,铁船峰姿显示清晰,而传说中所讲帆船坠化巅上的轮廓历历映目,两峰并立有若门框之构成石门,溪流通过石门泻涧之声激昂悦耳,横生妙处。 本打算继续走下去,可是天色已晚,我们已经离牯岭街很远了,摆摊的人说如果继续去石门涧就回不来了,所以只好作罢。 等回到牯岭,已是万家灯火之时,对面依山而建的别墅像是为整个山麓点缀的街灯,煞是好看。此时已是饥肠辘辘,找了个地方吃了庐山有名的石鱼、石耳。饭罢,游览了牯岭街,就会宾馆了,明天还有行程。
|
转自:http://diy.travel.sohu.com/youji/capture_detial.php?id=81403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