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记三则之一) |
[游记](日记三则之一) |
2007-07-16 hexun.com |
庐山山南行 (日记三则之一) 刘宝森 2005年9月9日 星期五 多云 下午1时半,我们一行由A君带队,乘坐空调大客车出发,前往庐山山南景区旅游。车由东湖开发区上武黄高速公路。窗外,是湖泊、山峦、田野,心底时豁然开朗起来,久困在水泥丛林之中渡过的郁闷心情一下子被子驱散了。下午5时许,到达九江,就餐于红辣椒酒店,下榻于九江市浔江路129号的五丰宾馆(三星级)。 将行李放于客房后,一行人便出宾馆大门左转逛起浔阳路,A君一清点,有19人之多。徜徉在这繁华的街头,就如走在汉口的街市一样。浔阳路上一片灯火辉煌,熙熙攘攘的人群,到甘棠湖停车场,顺着路向右转至环城路,这里并列着不少瓷器店。我们一家家地看,一件一件瓷器的欣赏、比较。小d看中了那瓷做的硕大的斑点狗,老J看中了一组烧瓷壁画。与店主讨价还价后,均以他们满意的价格买了下来,其他人也多少买了点瓷器制品,有茶盒、花瓶、壁灯、首饰盒等,大家满意而归。 到达九江市后,便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已不在人世的同学w,她就是九江人,每年寒暑假,必乘船回九江市。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与她同学9载。w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同学期间,甚至在文革时期,我与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特别是念初中的时候,我在学校食堂搭伙,与她十分要好的z也在食堂就餐。当时,我与z的饭票是混在一起使用的。杂粮、主粮,我都能适应,而z吃不惯那既粗糙而又无营养的大麦粉制成的食品,我却无所谓。就这样,我与z就像亲姐弟似的,可说是两小无猜,因此也与w来往多了一些。 文革期间,我乘船到九江市,住在w的舅舅家,准备第二天上庐山。晚上,当我刚刚入睡时,感觉有一个热乎乎、毛茸茸的东西在我的被子上,我既怕又惊。惊动了w,她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白猫睡在被子上,略微睁开了它那惺忪的睡眼,向我喵的叫了一声,又去睡它的觉去了。w说,这是她舅舅家养的一只家猫,已习惯了每天在这儿睡觉,不用怕。冬天里,它还钻进被子里贴着人的身体睡呢!而我,因为与一只大白猫同眠,久久难以入睡。 第二天,在w的表弟陪同下,乘车来到了庐山脚下。顺着一条崎岖的山路往上爬。其中有一段山路坡度十分陡,被称之为好汉坡。我那时大概是年轻气盛,一口气就爬上去了。到了沽岭镇,由山上一位曾为中央首长做过饭的厨师的儿子陪同,游览了仙人洞、劲松、御碑亭、龙首崖、花径等处。山上浓雾夹裹着极其细微的小水珠,弥漫在整个山间,我和同伴的头发上尽是小水珠,甚至连眼睫毛上都沾有小水珠。绿树丛中红瓦石墙的别墅式楼房时隐时现。一座座山峰也都被笼罩在云雾之中,沉沉浮浮、飘飘渺渺。花草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花、叶、枝、草上沾满了露珠,更加显得鲜活娇艳。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厨师家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搭上下山的便车,回到九江,再乘船回到武汉。 当时,我对九江的印象是一条与长江平行的还算繁华的小街。甘棠湖四周一片空旷,没有民房,更没有高楼大厦,据说这儿是周瑜训练水兵之处。 时过境迁。如今,再也难得找到当年九江市的踪影了,再也难得找到那条小街了,甘棠湖已被高楼大厦所包裹住了。再也看不见那带有几分娇气、几分聪慧、还有些许刁蛮的w同学了,她已离我们远去,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可到九江、上庐山的这段经历却还十分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留在我的心底。 |
转自:http://sz1966.blog.hexun.com/4745227_d.html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