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8日9点,我们学校部分教师到江西的庐山和井冈山去旅游. |
[游记]庐山游记—8日9点,我们学校部分教师到江西的庐山和井冈山去旅游. |
2007-07-16 3608.com |
8日9点,我们学校部分教师到江西的庐山和井冈山去旅游。 从淄博乘火车第二天9点(晚点2个小时40分钟)我们到达了江西的九 江(比县大比市小,是个县级市),我们沿着为了迎接毛主席上山而修的 社会主义路线(共396个转弯)上了庐上,在山上的别墅里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下午沿着为迎接林彪而修的逃跑主义路线下了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 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以雄、奇、 险、秀闻名。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 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最高峰为大汉阳峰、五老峰、香炉峰等,山间经常云雾弥漫, 所以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春季漫山桃花、杜鹃盛开,夏季气 温凉爽,秋季天高云淡,寒冬银装素裹。 旅游景点最有名的可能要算“仙人洞”了,是绝壁上的一个天然石洞,传说为吕洞宾“修仙”处,洞内有吕洞宾石像,一棵劲松挺立在洞外的“蟾蜍石”上,石壁上有“纵览云飞”四个摩崖大字,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描写仙人洞的。 一进庐山感觉像有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开着,凉风习习,煞是凉爽。庐山也是我国古今文人墨客政客聚集的地方,先后有1500名名人来到庐山,如东晋的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以自然为核心进行创作。《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 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庐山瀑布的情景,虽然我们没有去,但在井冈山的瀑布里,我们一样找到了这种感觉。 在大林寺,我们在刻着白居易的诗词石边合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苏轼这位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的具有多方成才能的文学家,在往游庐山之前,有关庐山的一些优美传说曾深深地激动过他,苏轼数次登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岳飞 寄东林慧海上人 湓浦庐山几度秋, 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 圣主专征灭土酋。 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泽东曾三上庐山,共居住135天(其中1961年8月16日至19日在杭州会见外宾)。他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绎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一页页发人深思、令人难忘的重要篇章。毛泽东在庐山所留下的诗歌、题词、书信、手迹和照片之丰富,在中国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1959年7月1日《七律.登庐山》(手 稿)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 真是名人以庐山而出名,庐山因名人而增辉。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名人以名校而出名,名校因名人而增辉。 |
转自:http://blog.3608.com/article/19884.html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