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陶令游记之四—庐山行 |
[游记]陶令游记之四—庐山行 |
2007-07-16 cz520.net |
此山中。的确如此,我游庐山时,第一天晴,第二天阴,第 三天下雨,见到了庐山的晴景,云景和雨景,一幅幅的图景 和心灵的感受,汇成一次人生的体验,积淀在心里。近日和 朋友聊天时,谈起世事艰难,人情的冷暖,总觉得心里好沉 重,当话题转到那次庐山之旅时心情骤时开朗起来,仿佛受 到一次洗涤,轻松了许多,我想这也就是我这篇文章的主旨 吧。 在庐山,最大型最壮观的瀑布便是三叠泉了,瀑分三级, 层层飞泻,如练似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而参观三叠泉的途中,最考验的是人意志。从山上到谷底, 来回三千多级石阶,其坡度多为60至70度,其难行可想而 知,拾级而下,处处得抖擞精神,一不小心便有可能失足而 跌得肉碎骨折,直到谷底,站在观瀑亭,吹着山风,看从天 而降的白练时,确有一种胜利的欢欣和自豪感,但抬头望望 来时的石阶,还要沿着它回山顶,顿时脚象灌了铅,有千万 斤重,在沿着石级向上攀登时,我觉得整个人都和这山融在 一起了,什么自豪感早跑到九霄云外了,剩下的除了喘气还 是喘气,前面同事锐哥大腹便便,犹为艰难,看其脸已 变成紫色了,有二轿夫抬着藤椅跟在他后面说:“老板,坐下吧, 我们抬你上山。”“不,我不是老板,我不坐。”我知道,锐 哥在跟自己较劲。当我们一行人登上山顶时,见有二同事坐 在山顶等我们,原来他们听人说路很难走,不敢下去,其实, 我想对他们说:没有这次艰难的体验,你们会后悔的。 庐山的云海,世界闻名,在登五老峰时,经过不同的 山谷,见到许多的瀑布云,有的如天幕下幔,有的如银河倾 泻,有的如白龙窜谷,其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及至峰 顶,脚下云海象白雪平铺,一望无际,真是如入仙境,清高 伟大,什么金钱利禄,什么荣华富贵,都与此无关,我不得 不赞叹大自然的奇妙和崇高,有这样的白云,有这样的仙境, 人生还追求什么呢? 在含鄱口,面对着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面对着连绵不 断的远山,在落日余辉下,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导游指点 前说:“你们看,这山象什么?”顺着她指的方向的,我看 到几座连绵的山,象一个躺着的人的面相,极象一个人的面 相,“毛泽东!”我惊叹起来,“对”,游说,“是近年一个摄 影师无意中发现的,在庐山还有许多这样的地方可联想,这 就要看你的想象力了”。哦,庐山也是一座联想之山啊! 庐山,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说,古往今来,许 多名人雅士到此云游,在此落户,李白,陶渊明,朱熹,毛 泽东,蒋介石等等一连串的名字都和庐山结缘,特别是陶渊 明,竞在此结庐安家,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快活日子,毛泽东则在此感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 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 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庐山之行,每个人的心灵真的受到一次清洗,我记得 上山时,汽车在绕过三百九十九个弯才能到达山顶,一路险 象环生,同行娟姐望着车窗外,脸色十分不好看,只见她从 怀里掏出小录音机,放起了佛歌,平添了整车人的危机感, 下山时我斜过头望她,她已眯着眼,头靠在她老公锐哥肩上, 睡着了。。。。。。 |
转自:http://www.cz520.net/user/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33094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