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攻略(一)

[游记]庐山攻略(一)

2007-07-16    blogcn.com

终于把照片都整理好了,让大家久等了。

这是在我们住的宾馆的阳台上拍的。
宾馆在剪刀峡路上,下面是庐山上的古镇——牯岭镇。

这张也是在阳台上拍的,大概就传说中的剪刀峡,那悬崖上面还有一个小亭子呢。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庐山的日出呢?这是第二天早晨出发时候拍的,大概七点半吧。
这个湖叫做如琴湖,顾名思义,湖的形状如一把琴。湖对岸有一个宋代的寺庙的遗址,被日本鬼子烧了的。

天桥
如琴湖旁的这个悬崖叫做天桥。相传,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后兵败至此。朱元璋大喊:天助我也。结果,出现了一座天桥,朱元璋纵马一跃而过。而陈友谅的追兵却无法过去。可见,陈友谅不是真命天子。
到庐山的第一个晚上我就睡了4个小时,早上6点就起来了,这时候还没睡醒呢。

险峰
锦绣谷的最高峰——险峰上。旁边的牌子上写的是险峰金锁关。毛泽东的诗——“无限风光在险峰”,说的就是这里。许多游客都买了一把金锁,许下心愿,把它锁在这山峰上。这个山峰还有个别名——猪头峰。看下一张照片就知道为什么了。

很像猪头吧?!

锦绣谷
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秀峰
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 鹤鸣峰下,原坐落着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后康熙皇帝手书“秀峰寺”从此改为秀峰寺。 秀峰内“漱玉亭”、“玉峡”、“龙潭”、“瀑布”、“观瀑亭”、“日照亭”等胜景和历史名人留下的许多珍迹。 著名的开先瀑布,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志载南唐中主李 少年曾在此筑台读书,即帝后九年(公元951年)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先兆之意名为开先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自此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

从仙人洞到御碑亭路上的一个峡谷。

龙首崖
庐山最陡最险的悬崖——龙首崖。木栅栏外面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啊。
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
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佛,恰似龙须飘飞。
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睛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电站、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

乌龙潭
乌龙潭位于东谷山冲底部头,两山夹峙,中为一线幽涧,树木交翠,绿荫掩映,恬静凉爽。潭上平列着一排一丈多高的巨岩,彼此乱杂形成瀑床,泉源来自长冲、芦林之水,终年流不间断,水分五股从隙缝中轻飘而下,就象五把灿烂银梭斜立崖前。其势,短而有力其声,响而有调。真是怪石奇悬、诸瀑分流、如琴悦耳、美妙动听。下端潭面平阔不深,河中石多,河水清澈,成为幽雅静坐观瀑佳处,坐而静听,仿如一把银锻竖琴拨动着婉转悠扬的丝弦。潭旁左石上面,刻着“龙泉”二字。
导游说这里不能洗手,否则老公老婆会被拐走,我没洗。两个傻子洗了,洗完了假装要我去拉她上来,顺便暗算了我一把!我无语。

黄龙潭
黄龙潭处峡谷,即藏于林荫小峡中,两边岩壁颇深且峭,中间倾斜裂石形成落差。上面一股山泉沿绕石垒林缝隐露惊涌窜至,如化一缕银丝直下,又象白绫飘然而落,泻声轰轰隆隆中击潭内,打着漩转水涡,呈碧色,难以见底,寒沉阴森冽冷逼人,深不可测,恍惚潭底真藏有龙。潭周三壁矗立,正面峭悬如阶,飞瀑长年而下,似龙俯首坠潭,潭顶绿吓遮盖,凉爽静谧宜人,身坐潭旁,酷暑顿释,潭旁前面崖上,有“龙泉”和“静听”石刻。
在这里洗手会升官发财,打麻将盘盘自摸。尽管洗吧!

三宝树
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柳杉原名“婆罗”,是从西域引来的树种,银杏名为“白果”,为第四纪冰川的遗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植树,孙辈才能结果,故名“公孙果”。三树凌空,高约四十米,粗约四人合抱。这是其中的两棵,还有一棵栽上方,没办法一起拍进去。
这里原本杉数千株,古木参天,后因康熙五十年(1717年)僧人盗伐,仅剩下这三棵古树,据专家考证,实为明代所植,明万历四十年(1618年)旅行家徐霞客在《庐山游记》中记载:“黄龙寺畔,树大三人合围,非桧非杉,枝头着子累累”。据此推算,三宝树至少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据传三棵古树在明代神宗皇帝手上曾险些被害。相传神宗皇帝在黄龙寺设临时行宫,想用三树桩天然贺桌举行宴会,命百匠砍锯。百名匠怎么砍也没用,锯拉不进,皇帝发怒下旨要杀工匠,众工匠只得转树哭泣。三宝树感动开口教长匠如何砍锯自己,从匠为之感动,认为树有情,人岂可无义。众匠抱着宁死不伐三树之心,皇帝获悉,赞赏树有情人有义,收回圣命。“三宝树”从此保存至今。

loading...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24/supreme10000/blog/43709975.html3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