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之行 |
[游记]庐山之行 |
2007-10-30 tingh.com |
庐山之行 久闻庐山之美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曾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为了一睹庐山的“真面目”,妈妈向旅行社下达“圣火令”,我们决心透视传说中的庐山之秀,庐山之奇,庐山之妙。 五.一的第二天,我和父母,阿姨,精灵宝贝筱筱(小名)向庐山进军。这是一次革命内涵异常强烈的旅行,每个人都熔入深深的爱国情。 转车后,我们进入盘山路段,400个急转弯闹的我们晕头转向,这才体会到毛主席在庐山的战役是多么艰辛,步行的崎岖险路,远远不是我们所能及的。 就这样,我们进入庐山园地,当了“短达”两天的庐山之客。 刚走进,我便体味到一股清爽的自然气息,是无杂质的,这与步入园地之前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令我产生如此奇妙的感觉呢?直至脚步前移,我才发觉我们已经走进第一个景点-----如琴湖。据说,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下水的地方,因此这里的水质也被一股深深的爱国情所渲染,甘澈如霖,碧绿如茵。低首望去,仿佛你脸上的轮廓,线条都清晰的纹入其中,挥之不去。 微风拂过,如琴湖水好似赋予了新生命,余波粼粼,起伏荡漾,宛若抚琴的音色,琴弦的波动,妙不可言,因此得名如琴湖。 欣赏完妙哉的如琴湖,我们来到了奇异的“天桥‘之地。所谓天桥,大家可能都不假思索地想到腾空在马路上的天桥,然而,事实却是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天桥之处,海拔达一百多米的山峰虽比不上名山,却也显得相当霸气,给人以雄健丰厚的感觉。在此上层,有仙境般的云海,层层堆积,日日覆盖,成为这座山峰不可货缺的“装饰品”。有了山峰的衬托,天桥马上就可以拉开序幕。 在山峰的接角处,有一块与它紧紧相连的天然断崖——这就是我所说的“天桥”它就像被切割开来似的,又完好无损的拼入,不得不令我拍手叫绝。天桥虽然不高,但斜角的坡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只要你们看到照片里站在上面的我哆嗦的表情,就能验证事实了。天桥的奇异形状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或许像扩大倍数的鸟嘴,又可能箱凹凸不平的竹帘……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最具声望,也是最令人期待的盛景——三叠泉。唉,可惜天公不作美,那天的天气跟第一天的阳光灿烂对比,简直具有天壤之别.很早以前就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一说!所以不管错过了哪里,都不能错过三叠泉。登上“好汉坡”可真把我累坏了!要不是体内一股冲前的力量支持着我,我怎能看见胜利的曙光?三叠泉不愧拥有盛名,不俗的气息直接窜入我的身旁,带给每个人如丝的凉爽。 泉口分为三个泉眼,形成了三叠的形式,刷拉拉的声响,激荡着人们的心田,仿佛也因它而雀跃。三叠泉虽然不大,却终年不干,不停,自然的形成,让人以不可置信的眼光看待。或许它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神圣乐土。 三叠泉洁净而无一点瑕疵,似珠帘而无一丝污秽。虽然我以成为十足的落汤鸡,但也不枉此行。即使照相机会因天气的缘故而拍不成最美丽的瞬间,可它的妙,它的美,却不会因此自失。 庐山让我领略到了真正的秀,奇,妙,它会像一尊佛,永远伫立在我脑海里。 初一(4)班 黄曼菲 2楼
|
转自:http://www.tingh.com/bmfm/dv_rss.asp?s=xhtml&boardid=50&id=336722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