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榕树下-落霞如歌游记且走且吟庐山之行 |
[游记]榕树下-落霞如歌游记且走且吟庐山之行 |
2007-07-16 rongshuxia.com |
从南昌直搭前往庐山的班车,居然破天荒遇到汽车晚点的事情,10:30的车直到11:10才开,可谓出师不利。到九江车票36元,而到庐山也只39元,本以为后者只会行至山脚,谁知七转八转,那车竟一气开上了庐山半腰,那多出的区区3元还真值钱了。售票处就设在那里,下车购门票100大元一个,旋即继续乘车上行,稍倾即至某饭店大门,此时已是下午2:00时分。同行的本来就寥寥不过数人,待至下了车,才发现仅剩下我与老友两人。当下诧异,问之,原来有的乃庐山中人,有的预先有庐山友人相接。如此再环顾左右乃至莽莽群山,就只剩下我二人大眼瞪小眼了。茫然下只有匆匆入店先用过中餐,果了那辘辘饥肠再说。 因预先没有做好功课,在一片冷清的大街和高级宾馆环绕之下,我们有些踌躇不前,不知如何举步了,待问过饭店人员才知道,游庐山有两条线,一线西行,主要沿仙人洞而下,经龙首岩、石门涧再到乌黄二龙潭;二线东往,可经三叠泉,游含鄱口及老别墅等景点,一日内双线并游都困难,何况现在只剩下半日。再一打听,原来那100的门票也只包括屈指可数的几个自然景观,很多人文景点还需另外付费,据称全部游玩下来需三日时间,光门票也在700元以上。看来庐山之大,景色之多,已全然超出我们的想像。稍作犹豫,即选了一线游览。饭店人员再三告诫时间有限务必当机立断,于是付了80元,两人包了部南京依维科便匆匆启程了。后来才知庐山牯岭镇其实就在不远处,那里店铺林立,服务齐全,要吃要住要租车都十分方便、便宜,且著名景点如美庐、庐山恋电影院及教堂、庐山会议旧址等也大都坐落附近。 车行不到10分钟便到了如琴湖边,也是仙人洞景点的入口处。在那里我们这才看到三三两两的几许游人来。从地图上可看出如琴湖果真状如一把小提琴,横卧于庐山巅腹,形色名香的,倒也为这湖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其时天色荫翳,湖水苍茫一片,有小亭独独及廊桥一线远远驾御于湖之中央,微澜不惊,形影相衬,在一片薄薄的雾色中,整座湖静谧可人,迷离得有如瑶池仙境一般。也就在这一刻,此次庐山之行的兴致才真正被激发出来,开始雀跃着拍照留念。 仙人洞的盛名远播,多少缘于主席的诗词。该景点位于庐山锦绣谷南端,原是一条撇开大路,沿山缘就势而砌的绕行石径,由此攀沿而行,忽下忽上,曲折蜿蜒,经天桥后,便可历历而观起庐山的雾色山光之美来。据10元请来的导游大妈介绍,上午还是初晴,此处尚可观览到云海团生,及至午后天色转阴,也就看不到日色云光了,不过也正是领略庐山名雾之时。看来世事无两全,赏雾必先舍云,此事古难全也。立于石松之上,纵观四野,山底处正有薄雾冉冉而起,初时浓郁,行至山腰便忽而弥散,有如古时女子面颊上的轻纱,柔,且一丝丝一缕缕,将远处鄱阳湖的水满满溢溢地隐了,又将近处群山的绿若有若无地遮了,把个庐山的神秘与虚幻表现得淋漓尽致,雾色浓处,让人期期然忍不住俯身掬上一把,更现迷人妩媚。庐山一年有280天处于迷雾之中,难怪当年苏轼高低横竖也看不清识不明这庐山真面,也难怪那得天独厚的庐山云雾茶可如此久负盛名了。 不愧是革命圣地的导游,觉悟就是高,那位大妈不顾此次淡季导游的要价低廉,也全然不去理会我们为景倏动的身影四顾,目光游离,只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身旁,以一种平淡的语调絮絮讲述着一路的美景妙意,诠释着当年发生的有和无。在我们偶尔投注的目光下,她倒真有些像是在喃喃自语了。当下便颇觉惭愧起来,对待任何一位有着职业道德和尊严的人,都该给予一份必要的尊重。于是一路搭讪,一路合影,在大妈“观景不行路,行路不观景”的敦敦教诲下,经礼貌门、观妙亭、佛手岩、老君殿、梵清泉、谈判台,到了传说中的仙人洞口。谈判台乃当年美军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庐山,与老蒋调处国共谈判之地,石屋古拙依旧,只是当年风采不现。屋内如今已成了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于是我等也毫不客气地与老板娘就物价问题展开了一场艰辛的“谈判”,终一无所获。再返念当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的谈判未果,唯有笑谑这谈判台的“谈判历史”竟如此惊人重复了。真正的仙人洞在佛手岩下,传说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洞中央所谓“纯阳殿”,供奉的正是这位剑仙。整个洞口如今已被善男信女的香火熏染得黑漆漆一片。而另题有“仙人洞”三字的一座普通园林拱门就在不远处,主席当年曾特意在此为江青拍照相赠,并题下著名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真是便宜了那江青,年纪轻轻,善蛊惑人心又兼具狼子野心,却得主席如此垂青。 出洞门转右便是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角躲雨的御碑亭了。这亭四四方方,顶上书有“御制”两个漆红大字,内有石碑一座也被铁栏围着,并无多大看头。传说是朱元璋为表彰周颠所建,又有传闻当年朱与陈友谅曾在此大战鄱阳湖整整18个年头,这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但这也让我想起才看过的《倚天屠龙记》来。周颠是个没头没脑的直肠子和尚,在明教也不过位列五散人之席,按现在的说法顶多算个政协委员罢,怎的就突立奇功,竟至到要立碑树亭这般隆重了?又据书中所记,陈友谅那厮离了丐帮后便投身朱门了,两人惺惺相惜,这会怎的又窝里斗起来?看来小说毕竟是小说,与史实还是有差别的。估计那场水战也就类似军阀的混战罢,想必陈友谅入伙得势后,羽翼渐丰,朱元璋灭元在先,杀陈在后,为的终是一统明朝大业。由此可见历史是不可不读的,当初本以为庐山不过区区一避暑胜地罢了,哪知现在却像品了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到后来劲道越发厚重起来,多少传奇故事,多少名人轶事,都曾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细细承载,恣恣掩映,而后景以人名,人以景颂,才造就了这座面江临湖的千古名山。《世界通史》开篇第一句不就说么:历史不应成为记忆的负担,它的的确确擦亮了我们的眼睛和灵魂。行万里路,还需破万卷书,当年余秋雨透过承德山庄看全了一个朝代的背影,这庐山若少了文化的滋养,还真不过一堆看死了的枯石乱草。 [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榕树下网站。我同意榕树下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榕树下全权负责。未经榕树下转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编者按】好文、好文!一路走来一路唱,听的人且醉了不说,光那眼前的美景便连眼也花了:)--●编辑:如水容颜 |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519891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