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船随着人群向小亍走去,转了两个小巷,才走到“石钟山”的大门。大门是汉白玉砌的,十分讲究,也十分美观。进门不远,一座小亭里挂着一口大钟,管钟人口头念念有词:一元钱一响,一响一路平安,四响四季发财!游客心想,哪有到此不撞钟的?管它是石钟还是铜钟,而且一般都撞四响,讨个“四季发财”的好兆头。游客排成长队,一个接一个撞完钟,就沿着导游指引的一条窄窄的、弯弯曲曲的回廊行进。“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好容易才到了看得到江面和湖面的崖顶上。因为东转西转,大家都失去了方向,所以哪是江,哪是湖,没有人分得清,也没有人要去分清。崖顶是一块较宽的坝子,三面被高高的大树包围着,一面对着古老的庙宇。我们顺崖边的方向继续穿行,才到了在船上就看见的观景亭。站在亭上,宽宽的水面一片茫茫,在晨雾中往来行驶的船只也分不清是在江上还是在湖里,只能根据隐约可辨的两色水来判断了。过了小亭,沿小路转过去,看到一处用栏干围着的洞,洞下面是曲折的石梯,好象可以通到崖脚的水面。很想下去瞧瞧,就是找不到下去的路,只好遗憾地往回走。不想走不多远,崖边的树丛旁边有一条石级小道顺崖而下。我沿着小道下去,走不多远,就到了刚才看见的所在,原来是倚崖而建的石井状的观景孔。石砌的园门上写着“泛舟岩”三个字,再往下,因崖身凹进,十分陡峭,只好又回来。又回到崖顶的平坝,左边的忠烈祠好象未开放,向右边的庙门进去,宽宽的通道两边,是卖字画的。有拓片,有字画,贵了点没买。后来又後悔没有将东坡先生的碑文拓片买下,做个纪念。一上殿堂,众多善男信女都在跟着一个和尚拜佛。与别的庙堂不同之处,是拜过佛后,和尚要一个一个的将有缘香客请到用帘子遮着的后堂去,不知是去做什么?在这关键时刻,随团导游的掌声叭叭作响,我们知情况不妙,一个个悄悄地离开了。刚才还一睑虔诚,现在却都相对会心地微笑。不出钱总比出钱让人高兴。转过佛堂,是一个小戏台。台上还有节目牌,我们以为要看表演,赶忙找位子坐好。左等右等还是不开锣,仔细打听,原来表演时间是下午。只好又起身,抬腿出门。出门一看,才知道这里才是游览的主题:一间不大的陈列室里,摆放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头,游客们各自用小锤叩击,满屋都是悦耳的叮咚声。走出房子,只见一个亭子中间,立着一尊巨石,几乎一人高,巨石周身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凹痕。巨石四周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汗流夹背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拿着鹅蛋石向巨石身上的凹处乱砸。听不清是“南声函胡”,还是“北音清越”,更没有“抱止响腾,馀音徐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