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井冈山黄洋界水口彩虹瀑布自助游攻略 游记攻略 |
[游记]井冈山黄洋界水口彩虹瀑布自助游攻略 游记攻略 |
2008-06-25 cnviews.com |
井冈山黄洋界水口彩虹瀑布自助游攻略 D1:昨天17:42从上海开的列车K161次。列车很新,4个包间全是我们的人,来自各个系统单位的一共24人。次日晨7:30到达吉安,在吉安用完早餐,经319国道前往井冈山, 319国道东起厦门西至成都,吉安到井冈山一段约为150公里,用时3个小时。到达井冈山景区,是蜿蜒的山路,一路上大兴土木,同时进行的是两个工程,井冈山道路的拓宽和泰井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耗资32亿人民币,一路看来,这条高速公路十分宏伟,在山与山之间架设数十米的桥墩。而山路上颠簸不堪,被当地人称为摇篮路,两边植被完整,高大的杉树直冲入天,房屋矗立在高大的树木间,极少见到成片的农田。我觉得十分有趣,高速公路建成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享受此中的乐趣了。历时3个小时,我们到达井冈山市的核心区域,茨坪―红军大本营。据导游介绍,当地人口约15万人,是特批的地级市,由于山区地势不平,虽然土地肥沃,但可供耕种的土地十分稀少,不足以支撑本地的经济,故95年开始井冈山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开发旅游业,目前经济策略是工业第一,农业第二,服务业第三。首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两层的建筑,里面详细介绍了共产党在井冈山从建立到转移的艰难历程,并展示了大量的文物,让人感受到当初共产党在这里的艰苦。午餐后,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的旧居。其实就是几幢民用的平房,石子路,土墙,草席,简陋的设施就是毛朱战斗生活的根据地。和这里的环境相比,我们生活的就是天堂,而这个天堂就是前辈们艰苦斗争得来的。之后,我们前往井冈山中山完美希望小学,那里是一个小村落。以前是一个纸厂和矿厂的所在地。很多那里的居民是这两个厂的员工,矿厂倒闭后,那里的居民很多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日益贫困起来。纸厂目前仍在生产,但它产生大量的污水,直接影响了当地人的饮用水,乃至他们的健康。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捐助一笔钱,帮助小学造一座水塔,提供学生饮用水。我们受到了小学校长,老师,学生和市委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准备了一个非常正式的捐赠仪式,100多个小学生围坐在我们周围。他们为了迎接我们,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可是有很多孩子还是穿的很破旧。在阳光下,他们显得无忧无虑。环顾这个拥有15名教师和300多名学生的学校,几座老房子,一个受赠的3层新教学楼,砖面破裂的操场,看起来疲惫的老师。孩子们对我们很好奇,问她们问题也都一一回答,我们把发的没喝过的矿泉水给他们,他们很开心的拿走并微笑。他们不知道麦当劳,没用过电脑,甚至没用过自来水,同一片天空下为何有如此的差距。这一刻,我从心底觉得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晚餐后,回井冈山宾馆休息。我和马住在5117房间,就在毛泽东65年重返井冈山时住过的5115隔壁。 D2:今天要坐漂流,按导游的吩咐,我们一身短打出发。天气阴阴的。早餐后,我们前往大井朱毛旧居,这是一个客家建筑,进门是一个小厅堂,在往里是天井。当时王佐也住在这里。里面的家具一样的简陋,除了桌、床也并无它物。门外的小广场上由一棵树,树下是毛泽东读书时坐的读书石。据说,毛泽东当时就是一手拿书、一手拿烟边看书边思考《井冈山革命是怎样形成的》。随后,驱车前往水口彩虹瀑布。进入景区是一条5米宽的石子路,左侧是溪水宗宗,溪水边时原始次森林,右边是山体,山上长满树木。我们一路向里走去,耳边溪水叮咚,十分惬意。走了不久,过桥,路便变窄了,成了一条一米宽的路。路沿溪而下,溪水清澈,怪石丛生。走到一处,一块巨石横亘水中,状似金牛戏水。继续走20分钟,到了最深处――水口区彩虹瀑布。只见那湍急的水流喷泻而下,白色的水花腾空而起
虽然后面有条新街,老街仍然是集市的中心。不到七点钟,大多数店铺都已开门营业,早点摊和蔬菜摊更是聚集了很强的人气。街上随处能碰到三、两成群挎着竹蓝去买菜的主妇。 街边民宅一般都敞着底层高高的木门,主人家或坐或蹲的捧着碗吃早餐。 老街前面有条河,叫泸溪河,在河边见到了课文中的鸬鹚,还看到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们。 所有这一切离得很远的东西突然就摆在眼前,让我兴奋地有点儿不知所措。 上清古镇是道教圣地,就在这里,隐藏着一座至今还运作着的天主教堂! 转完了上清,原计划是前往龙虎山,听说附近有座天门山也值得一去,那里有瀑布。 于是,昭水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奔向天门山。由于到达得太早,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 穿过山门之后,驶上一条铺码整齐的石头路,路两旁是密密的竹林,竹林里分布着古老的平房民宅。这里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竹林深处有人家。 再往前行驶,来到了真正的天门山入口,摩托车只好止步这里,昭水就在这儿等我,我一个人上山了。 沿着山路前行不久,就看到路旁潺潺的流水,随着水声越来越大,瀑布出现了。 让我惊喜的是,这里的瀑布随处可见,一个连着一个。喜欢水的我好像被打了兴奋剂,拼命地往上爬,想把山上所有的瀑布看个遍。 坐在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大山里休息,深深地呼吸着山里的空气。好享受! 怕昭水等太久,还是没能爬上山顶就下山了。下山途中,大概是9点半左右遇到了一群刚刚上山的游客,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我感觉得到他们惊愕的目光 – 难道她是住在山上了? 下山时,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昭水跟他们说我是他的亲戚,可我的背包泄露了秘密,买了一张学生票,15块钱。 接着,昭水把我送到了上清竹筏漂流接待处。在这里,和昭水告别,我们约好下次他来北京时,我一定为他做导游。 从上清坐竹筏漂流到龙虎山除了一张70块钱的门票,还要交280块的竹筏钱。 因为不是旅游旺季,时间又太早,想漂下去的游客加上我只有3个人。另外两人是来这里出差顺便游玩的,一位是工程师小闫,另一位是“军官”小唐。 为了能赶上下午1点半龙虎山的悬棺表演,我们决定不等了,能乘8人的竹筏载着我们三个游客在10点半左右顺着泸溪河漂向龙虎山。 第一次坐竹筏的我竟然没有一点儿恐惧感,时常站起来拍下沿途美丽的风景。 小闫和小唐是同一个单位的,他们的工作让我羡慕不已:经常带着一班人马开着新研发的汽车去全国各地做汽车测试,边工作边旅游。 就在我们聊得兴起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小竹筏划向我们,上面是位戴着斗笠的黑衣妇女,小闫他们戏称是女侠出场,原来是卖粽子和鸡蛋的。 在泸溪河上漂了一个半小时后,龙虎山终于到了。离悬棺表演开始还有不到半小时,顾不得仔细欣赏山上的景点,径直来到悬棺表演处。 为了更方便的欣赏,游客们全部上了小船,划到河中去观看。 整个表演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倒感觉他们是在哗众取宠。 本来还有个象鼻山值得一看,因为要回鹰潭赶5点10分的火车,也因为爬天门山时太累了,已没了体力,我和小闫、小唐就此分开。和小闫约定下次去长沙找他一起去凤凰古城和张家界。 回到鹰潭市区,第一项任务就是找“爱存不存”取些银子。而就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发现一条隐藏在现代大都市中的老街。 老街两侧都是老屋,不宽的街道上空布满了电线。老屋门前放着桌子,悠闲的人们围着桌子打麻将,还有一群人围着看打麻将。 还有的老屋门前放着竹筛子,里面是刚刚孵出来的小鸡、小鸭。 这应该是意外收获吧。 火车晚点,5点50才上了开往玉山的火车。 车上人很多,许多人没座位。有座位的我听身边的人们谈话就像在听外语,他们不时地把目光投向我,希望得到我的回应,而此时我能做的只是微笑。 第一次感觉到说普通话是件很尴尬的事,根本不敢开口。 当我不得不开口讲话时,一下子被身旁的人听出我是北方人,但他说我口音像沈阳的让我很不理解。 走出玉山火车站吓了我一跳。这里分明就是荒郊野外,只是远远的地方有些灯光。站前有许多“爬活儿”的人走过来问,应该是问要不要打车之类的,反正我也听不懂。 此时,我只有低着头,紧跟着前面的人走向有灯光的地方。 还好,有灯光的地方有客栈,进了一家叫“昌鑫宾馆”的私人旅店,砍价之后40块钱一晚,终于住下了。 玩了一天之后,感觉太累了,腿酸疼得厉害,都有了想回家的念头。 深夜里,熟睡的我被一阵突然而来的大力敲门声和叫喊声吵醒了。外面的人好像说他们是警察,要我开门。 眼睛还未睁开的我,定了定神,怀着豁出去了的心情把门打开了。 外面到底有几个人我没看清,但我看到了旅店的老板,一脸的不好意思,他身边的人掏出一张证件给我看,我也没看清那到底是张什么证件,他们说了一句:“就你一个人啊。”然后就走了。 day3 – 2006年4月25日 一大早6点多钟下楼时,老板还在一层的沙发上躺着休息。其他旅店的客人不想去三清山,因为有雾,可我不听从老板的劝告,执意要去。好心的老板把我送到了玉山县城的长途汽车站。途中得知,昨晚是“昌鑫宾馆”开业以来,警察第一次来查房,让我赶上了。去往三清山的车还有半小时才开,来到路边的早点摊,看着当地人有滋有味地吃着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面食,对摊主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一样要一个。”结果是,每一样只吃一口就再也无法下咽了。怎么办?路边还有煎饼摊,围着三个煎饼摊转了一圈,他们的酱料只有辣椒,放弃。又看到一个包子摊,找到卖肉包的了,吃上一口才发现,他们的肉馅是“油渣”。 汽车开向三清山,一圈一圈不断向上攀登的盘山路让我想到了秋名山,我们的司机和拓海也有点儿相似,速度极快,每次错车我都心中一紧。在三清山脚下买了一件雨衣,一根拐杖。坐在索道里,我兴奋不已,不停地拍照,第一次看到高高的,云雾缭绕的青山和巨石。由于前一天爬天门山时太急了,双腿的肌肉酸疼,简直不能弯曲,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费力地爬着台阶,引来许多目光和评价:“我说让您买根拐杖吧,您看,这么年轻人家都用拐杖。”回头一看,一位中年人正对着一位老者如是说。周围几乎所有的游客都在说:今天的天气是看不到美景了,雾太大,必须住一晚,明天看。我也动了住下的念头,来到了传说中的日上山庄。山庄门口,突然云雾散开,一座酷似雄鸡报晓的山峰显露出来,马上放下背包,拍照。费了好大口舌,房价190,交了钱,把东西放到房间,准备爬山时发现我的拐杖不见了。真懊恼,刚刚在山庄门口拍照时随手放在那里忘了拿进来了。山上还没有卖的。还好,打扫卫生的大姐
起初,还能隐约看到一些壮观的山峰,后来雾气越来越大,到了一千五百多米的山顶时竟然下雨了,随雨而来的还有五、六级的大风。 奇怪,山里的游人此时不知都到哪儿去了,风大的时候,为了防止被吹下悬崖,只好躲在大石头后面。 不想走来时陡峭的路,选择了另一条路下山。悲惨的是这似乎是条无尽头的路,路上的游人也只有我一个。狂风,细雨,雾气蒙蒙的高山,我真有点害怕了。毫无游兴的我只有一个念头:马上下山,回家。 说下山,哪有那么容易,小心翼翼手紧抓着栏杆,一步一步地绕了好久,终于回到山庄。发誓:再也不爬山了。 从下午2点半开始,窝在房间里看电视,睡觉,吃东西。还好,床上有电热毯,所有的湿衣服都被烘干了。 day4 – 2006年4月26日 一大早起来冲出去看天气,因为一整夜都听到哗哗的雨声,出来后寻着水声到了山庄后面的一个瀑布,声音是从这里传出来的。瀑布与山庄之间并没有任何阻隔,是山庄的一部分,难怪声音那么大。 抬头望了望天,还是阴天。跑出去问山庄门口扫地的工作人员。 “根据您的经验,待会儿太阳会出来吗?” “说不好,这个没准的。” 没能得到肯定回答,又跑到山庄前台问同样的问题,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告诉自己,也许现在太早了,刚6点多钟,过一会儿再出来看看吧。等到8点多钟再次走出山庄,雨开始下起来了。马上转身回房间背起背包,退房。不断安慰自己,即使待会太阳出来了,我也没有力气爬了。来到下山索道时,傻了,等着下山的人有一大群。足足一个小时后才坐上。虽然已用酸痛的双腿开解了自己,但坐在索道里时还是心有不甘。唉!三清山,在这里掷出四百多大元,却没看到美景,留给我的印象尽是:冷雨,狂风,雾海和险梯。 10点多坐上回玉山县城的中巴车,没有经验坐在了车尾。回程是下山路,每过一个小坡就会很颠,有好几次整个人被抛到半空。实在支撑不住了,换到靠前一点的座位。走到半路,太阳出来了,遗憾、后悔的念头刚刚出现,就听到同车人用言语表达出了同样的想法。 回到县城,第一项任务又是寻找“爱存不存”取银子。双腿还是很痛,拄拐走路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走了一段路发现几乎所有路人都看我,才意识到:我已回到了城市。不管那么多了,权当自己是个“城市行者”吧。这里没有atm,只能在柜台办理,接过取款单,在“签字”一栏签上名字交回给营业员,营业员看了又看,问:“这是什么名字呀?看不出来,我们这里要求签名要正式的。”无奈,只好在签字栏旁边一笔一划写了一遍名字。 到达婺源时已经是太阳曝晒的大晴天了。 刚下车,一群人围过来问你打不打车,还有不少卖地图的。到了这儿,我才明白,婺源是一个县城,而我想去的地方是散落在各个方位的村庄。想去哪儿,先去哪儿,全由自己定。关键是怎么去?据说开往景点的班车在婺源北站,我当时的所在地是西站。西站到北站没有公交车,只能打“的”,这个“的”可是货真价实的“摩的” – 两轮摩托车。买了张地图,问了问价钱,心一横,随便坐上一辆摩托车,去北站。路上,从司机那里得知,到婺源来玩的散客,一般都雇一辆摩的,司机兼职导游,设计游览路
最绝的一只横躺在路中,摩托车开过来,它只是稍稍起身抬头看了一眼,确认是辆摩托车后,继续躺下睡,没挪一点儿地方。摩托车是从它身边绕过去的。这里的狗和人都习惯这一切了。晚上,住在了“李家客楼”,老板娘炒的腊肉竹笋太好吃了。吃撑的我在点点灯火的水乡村庄散步消食,听着流水声,看到有的人在家看电视,有的在桥头聊天,有的蹲在门前吃晚饭,生活好安逸呀! day5 – 2006年4月27日 为了尽情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早起在河边散步,走进一家早点店,吃了一个豆腐馅的包子,超好吃。不过,那碗馄饨就不合口味了,又是油渣做馅。7点多钟,“汪大哥”从县城赶来,我们继续上路。结合我的时间和省钱方针,“汪大哥”给我安排了一条“经济路线”。先到汪口看了看俞氏宗祠,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只是听“汪大哥”说房脊上鱼的须是石头磨出来的,比较吃惊。然后到江湾售票处,从门口向里面望了望。如果你问导游婺源哪个村子最好,他一定回答你“江湾”。因为这里是“伟人故里”,政府重点扶植,所有旅游团必到之地。如果你问当地人这个问题,反正从“汪大哥”那里得到的答案是“理坑”,根本没有旅游团到那里去。望罢江湾新建的房子,赶到晓起。晓起分下晓起和上晓起。过去,下晓起的人都是经商的,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现在,临街是各类店铺。上晓起则是作官的。如今,这里的人好像还没放下官架子,除了一所茶校,几乎找不到商铺。通往下晓起的青石板是竖着铺的,比较窄,到了上晓起,青石板就改为横着铺了,比较宽。直到现在,去上晓起这条青石板还是必经路,村里人运货只能用手推车,汽车是开不进来的。为了省钱,我们回到县城附近的一家“汪大哥”很熟的饭馆吃午饭。稍做休息,又开始下面的行程。一路上看到了丛溪漂流,也就是当年“闪闪的红星”拍摄地;清华古镇,彩虹桥,还专门去清华镇菜市场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西红柿。然后径直开往理坑。其间有好长一段石头路,颠死了,像是在做全身按摩。我们的摩托车开呀,开呀,穿过村镇,沿着盘山路,走向平地,直到后来能偶尔碰到一些骑自行车的学生。再后来,发现田边,地头,树下,屋前散落许多写生的学生。鲜亮、时尚的装扮在绿绿的背景下很是显眼。越接近理坑,碰到的艺术青年越多,听说有所学校在这专门租了一栋楼当学生营地。藏在大山里偏僻的古老村庄里,竟然聚集这么多入时的先锋青年,对比好强烈。终于进村了。车拐进一个胡同后,我就再也搞不清之后到底是拐到哪里了,反正最后停在一家墙上写着“建中客栈”的地方。我知道,晚上我要住在这里了。把背包放到二楼的一间木屋里,开始跟随“汪大哥”走“迷宫”。这个村子的格局就像个迷宫,胡同很窄,几乎到处都是拐弯,生人走进来容易,走出去很难。据说凤凰卫视在高处拍摄时发现村子是八卦布局。每条胡同都是青石板铺路,开始以为那只是普通的石板路,直到后来
day6 – 2006年4月28日 吃早饭,看炊烟袅袅的村庄全景,然后出发。由于累得归家心切,“汪大哥”一直推崇的大鄣山背山甚至都不想去了。至于“汪大哥”特意带我去的什么“百年红豆杉”“倒插罗汉松”早已无心欣赏,只想着赶紧都看了吧,我好能早点回家。去看大鄣山背山的地方终于到了。把车停在一个村子里,然后开始跋涉。这是一处野景点,开始还有田间小路,后来就没路了,深刻体验到“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的含义了,因为根本没有路,只能双手拨开一人多高的植物,弯着身子前行,其中一段路还要脱了鞋,踩着急流底下的石头过去,然后穿上鞋,徒手攀登上一个高高的石台,终于,美景出现了。是一个瀑布。现在还能记起那悦耳又震耳的水声。“汪大哥”说,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瀑布,不过,必须涉水过这条瀑布下的急流,以我的实力恐怕摔倒在水中的几率几乎为100,所以这里就是本次婺源游的终点了。其实,在接近这个瀑布的过程中,我已经被震惊好几次了,被清澈透明的溪水震惊,被绿树满山、白瀑悬挂的景象震惊,被我竟敢跟着陌生人来到渺无人烟深山的胆量震惊。在这里,我悟出:要看真正的美景必先历尽艰辛和磨难。拼命拍了许多照片后,我们开始返城了。回城的路又有那段“全身按摩”,真是折磨在之前到过的饭馆吃过午饭后,我的钱包又空了。来到婺源县城的“爱存不存”,这次,我长了记性,在取款单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遍名字。虽然开始跟“汪大哥”讲好的是150块,我还是给了他200,总感觉两天玩下来,我能安全地返回是个奇迹。1点20分,往景德镇的班车开动了。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奔往下个城市。全因“汪大哥”说到了景德镇一定要格外小心,那里的人就不像婺源的这么淳朴了。唉!晚上还要住在那里呢。 现在,解释一下为什么“汪大哥”要用引号,回来后第n次整理车票、名片时才惊讶地看见人家根本不姓“汪”,而是“江”。真糗。虽然车子走的不是山路,但开得格外慢。看到陶瓷做的路灯柱了!后来还看到了陶瓷的红绿灯,当然,三个灯还是普通的交通灯,只是被包在了陶瓷做的框框里。第一项工作是到火车站买到南昌的车票:第二天早上8点40分发车。接着就是找一家车站附近的旅馆。再次被自己的胆量所折服。竟然选择了一家长途汽车站旁边的小旅馆。那间房就在楼梯平台旁边,一开门就是两张床。能住就行吧。放下行李,去寻找传说中的瓷器一条街。回来路上又买了几个西红柿。回到住处,听着门口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和谈话声,总感觉不安全,除了门锁、插销外,还把茶几横在门口,本想把一张床也挪过去,实在太沉了,未果。这一夜很奇怪,从夜里12点到早上6点,每隔一小时准醒一次,也许是太没安全感了。 day7 2006年4月29日 还好,一夜过去了,离发车时间还早得很,吃两个包子,又去附近的网吧上了会儿网,然后不紧不慢地去了火车站。上了火车,一坐就是6个小时。除了一个塞得鼓鼓的大背包,还有一个从景德镇汽车站附近买的红色塑料编织袋,那种坐火车的人通常会用到的袋子。真的找到了火车一族的感觉。由于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昏昏沉沉的,刚要睡着,对面的小姑娘出去找其他座位的同伴,撞了我一下,清醒了。睡觉的情绪刚刚酝
|
转自:http://www.cnviews.com/records/2008/0201/article_2384.shtml10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