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之行———三叠泉瀑布 |
[游记]庐山之行———三叠泉瀑布 |
2007-08-31 sina.com.cn |
经过9个小时的飞驰,终于到了庐山脚下。本来想直接爬山,但眼球被一则广告吸引去了: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不能不说这口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意。既然身为庐山客,就去见识一下这个隐身于五老峰中的瀑布吧。 临行前,导游叮嘱带好伞和水。我一看艳阳高照的天,暗想带伞一定是遮阳的,如果我涂了防晒霜,不就可以轻松上路了吗?还免得累赘。于是认真地在脸上、胳膊上涂了很厚的防晒霜,信心百倍地出发了。 从山脚下到三叠泉,要走几道迂回的盘山路外加1400多级台阶。不过对我来说应该是小case,我对自己的体力很有信心。于是边欣赏路边的风景,边征服眼界之内无尽的台阶。 庐山论秀不及峨嵋,论险不及黄山,但举目望去,也常常为目光所及的旖旎风光所感动。尤其是那些岩石,据说是第四纪冰期运动时遗留下来的,其中经常有小股水流穿过,如碎玉般溅在空中,看了都不忍心把目光收回来。 走的快的人在上面催,自己也不好拖后腿,就加快速度,飞奔而上。谁知渐行渐热,太阳在上面烤着,石头在下面烘着,不久就出了一身的汗。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决策失误:精心涂抹的防晒霜在高温下屈服了,变成汗粉混合物,狼狈地从皮肤上顺流而下。虽然带着毛巾,但还是来不及擦汗。 很庆幸此时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立刻感觉到清凉许多,真的有望梅止渴的效应。转过一个山角,发现这声音来自一线细流,经过几百米的落差,在此蓄积成一个小潭,清澈透亮,呈蓝绿色,和千岛湖的水色不相上下。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惊喜,更何况有着如此可爱的颜色和清澈度。我狂奔过去,掬了几捧水,脸上、胳膊上洗个清爽。 那个酣畅淋漓,正如一个沙漠旅人见到绿洲的感觉。 轻松上阵,赶上大部队,和同事们且行且谈。精疲力尽时大家相互打趣着,谈笑着,交流着保持体力的秘方。这样迂回地穿过山谷中的几座桥,终于听到了瀑布的轰鸣声。在一块巨石上,看到了几个摩崖石刻“竹影疑踪”,据说是明代邓旭所书。 经过几个转弯,那帘引得无数游人感叹的三叠泉瀑布终于落定视野。仰而观之,只见层叠的三重白练凌空垂下,在脚边汇成祖母绿般的深潭,无数游人在里面嬉戏。古人对此描述道: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真的是非常贴切。 导游说,这个瀑布比庐山瀑布气势雄伟,落差比庐山瀑布大,水流量比庐山瀑布大,意境比庐山瀑布幽深。 为何我们一提到庐山就会想到庐山瀑布,从未听过三叠泉呢?我琢磨这一定是因为李白同志。他那首“日照香炉生紫烟”给庐山瀑布做了极好的广告,千百年来,强大的广告效应使人们趋之若鹜地奔向庐山瀑布,而把这个深山幽谷中的三叠泉给遗漏在风景之外。也怪李白当年上山走错了路。如果这倒霉孩子先观光五老峰,先看到三叠泉,恐怕那首诗会变成“遥看三叠在前川”了,三叠泉于是会身价百倍,庐山瀑布就可能成为无名小卒了。 都说人生靠造化,讲究命运,原来物也如此啊。贵人相助,庐山独领风骚数百年;物运不济,三叠隐在深山无人识啊。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e2f8e8b01000bgd3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