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汉阳峰-庐山游记-庐山旅游

[游记]登汉阳峰-庐山游记-庐山旅游

2007-07-18    

这是一次让人终生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我和我的三位同伴背负行囊,沿着被杂树野草掩没的羊肠小道向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攀登的时候,心头不时掠过一阵阵莫名的兴奋与激动,如同去拜谒一位景仰已久的长者,又像是寻访一处神秘而高远的圣境。

今生有幸,与巍巍庐山为邻。两年前,周围悄然兴起登山热,我也兴冲冲加入徒步登山的行列,每逢星期六,便早早起床,整理行装,结伴出发,由山北莲花洞上山,途经以陡峭艰险而闻名的好汉坡,直奔山上闹市牯岭街,稍事休息后再择路下山,山南山北,无处不走。近百趟风雨无阻的登山经历,足迹遍及庐山的所有景点和十多条下山古道,然而却不曾去过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内心一直引以为憾事。那是去年八月的一天,与同伴商议后,决定下个星期六由一位曾经去过的朋友带路,攀登大汉阳峰,因为气象预报那天晴天多云,这对于登山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从远处观望,只见它巍然高耸于云端之上,昂首霄汉,傲视苍穹。据说在月朗风清之夜,站在峰顶可以看到湖北汉阳的灯火,故名为大汉阳峰。大汉阳峰不属于旅游风景点,也无像样的道路可走,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它是那样遥远,从牯岭街再乘车行三十华里,到仰天坪附近的庐山电视台,还有三小时艰难的徒步行程。就凭这一点,足以吓退不少登山旅游者。

我们一行四人经好汉坡抵达牯岭后,乘车至庐山电视台,灌足饮水,稍事休息,便开始向大汉阳峰进发。也许这路走的人太少了,也许是夏日里植物特别繁茂的缘故,通向大汉阳峰的路被各种不知名的杂树遮挡得严严实实,眼前根本看不见路的踪迹,只有钻行在浓密的丛林里摸索着前进。几次迷路,几度徘徊。一路上险象环生,危情迭起,时而攀悬崖,时而下深谷,时而雾迷险道,时而骄阳当头,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闷热逼人,沿途随处可见野花野果缀满枝头,林间的枯树朽木上,鲜嫩的野蘑菇遍山丛生,路上还不时可以看到野兽的脚印和粪便。遮天蔽日的古柏老松、修竹茂林成了鸟儿的乐园,啁啾的鸣叫声,此起彼应,清脆嘹亮,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这人迹罕到的地方,是真正的野山,空气中散发着一种浓重的让人陶醉又让人心悸的山野气息。

三小时的艰难行程,是对我们体力和毅力的最大考验,汗水浸透了衣衫,如水洗一般,湿了干,干了又湿。口渴得厉害,却不敢无限制地饮水,只能喝两口润润喉咙,因为据说汉阳峰一带地势高竣,根本找不到泉水可以补充,一路上只能计划使用。虽然步步充满艰辛,却不曾动摇我们攀登的决心,看到大汉阳峰越来越近,心情的欢愉很快驱散了身体的劳累。中午十一时半,终于到达大汉阳峰顶巅。

峰顶有两座平顶石屋,高约三米,有石阶可通屋顶。北边石屋的门头上刻有“汉阳台”三字。登上南面屋顶,可见台中央立一高约1.5米的石柱,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大汉阳峰”和“庐山第一主峰”字样,石柱两侧刻有清末南康(星子)知府王以敏撰写的一副对联:“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石屋北边数十米处,有一块刚露出地面的斑剥的巨石,上刻“庐顶”二字,不知何年何代何人所题。

站在汉阳台上,极目远望,四面水光,万层峰色,尽入眼底,周围大小山峰仿佛一齐拜倒在脚下,连壁立千仞的五老峰、巍峨高峻的小汉阳峰都只可“俯视”而已。薄雾笼罩的鄱阳湖像一块巨大的镜子铺展脚下,泛着熠熠白光。天是那样湛蓝,云是那样洁白,清新的空气沁入肺腑,令人心神俱醉。忽而山风骤起,周围松涛翻滚,轰鸣声由远而近,如大海的呼啸。忽而云雾从山谷飘来,似潮水般淹没了台下的松林,脚下的汉阳台像茫茫云海上的一叶偏舟,仿佛在轻轻荡漾,那真是一种平生从未经历过的飘飘欲仙的感觉。

遥想当年大禹治水时,曾登临汉阳峰顶,观茫茫九派,思治水方案。据说至今峰顶一带仍有“禹王崖”遗迹及大禹时留下的石刻,可惜我们没有找到。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曾专程登上庐山,到这里“观禹疏九江”,凭吊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都曾到过大汉阳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记载过他登临大汉阳峰时的情景。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不畏艰险的旅行者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

来一趟大汉阳峰不容易,我们在汉王台上尽情地拍照,尽情地观赏,尽情地大口呼吸,想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似我今日登上大汉阳峰尽情欣赏无限风光者能有几人?于是便有一种飘然欲飞、超凡脱俗之感。时值正午,我们在汉王台席地而坐享用午餐,没有哪一顿午餐像今天这样吃的如此开心,如此香甜。我们把第一杯啤酒洒向地面,祭奠数千年间先我们而来的大禹、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徐霞客等等一代代先人。我想,在我们此刻歇息之处,定然有他们站立过的足迹。当年他们来时,可否有过像我今天这样的惊奇与兴奋?蓦然间想起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心中不禁陡生无限感慨。时光无涯,不尽流淌,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多么短暂。任凭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不变的是日月星辰和这雄浑博大的高山。与这高耸入云、亘古不变的山峰相比,人间的功名利禄、荣辱升沉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大汉阳峰像一位睿智而渊博无比的老人,对每一个亲近他的人,他都会给你许多无言的启示,让你对这纷纭的世界,匆忙的人生悟出点什么来。

辞别大汉阳峰,我们踏上归程,蓦然回首,大汉阳峰已躲进浓浓的云雾里,那么诡秘莫测,那么神圣高洁。

原始链接:http://www.51763.com/ReadNews.asp?NewsID=363
转自:10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