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白鹿洞书院组照

[游记]庐山游记白鹿洞书院组照

2008-06-15    5163u.com

纪念唐代李渤的白鹿洞思贤台(1961年)

白鹿洞书院礼圣殿(20世纪30年代)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教规》

明代开凿的白鹿洞(1920年) 冰 如

1921年英文版《历史闻名的庐山》上,有一组庐山白鹿洞书院的老照片,堪称中国书院史上最早以摄影形式存留的历史资料。而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古代高等学府,无怪乎《天下书院志总序》中称其为“天下书院之首”。

这组照片不仅有百丈松环绕的书院、牌楼、礼圣门、孔子塑像等镜头,还有一张洞穴中置白色石鹿照。据史载,唐贞元年间(785-804),书生李渤兄弟俩在此隐居读书时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而白鹿先生栖息处又恰是古木参天、四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地形似洞,故称白鹿洞。此后两位明朝地方官,竟按照白鹿洞里没有“洞”,犹如读书人未读《六经》的逻辑推理,人为地凿了个洞,又命石匠琢了个石鹿置于洞中,这大概就是这张“白鹿洞”照片背后的故事了。

白鹿洞位列名扬海内的天下四大书院,是在宋朝。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将国子监所刻的一套《九经》颁赐给白鹿洞书院,此后理学集大成者、教育家朱熹又将它办成讲学式书院,请陆九渊等大儒到此讲学,还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教条》、《教规》,将书院推向了鼎盛时期。这些《教条》、《教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组照片中的碑刻略见一斑。教规实际上成为此后几百年中国书院办学的指导方针,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甚至对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教育,也有极广泛、持久的影响。至今这些国家的学校,还原原本本地尊崇和执行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教条,视其为“教育思想的源泉”,称庐山白鹿洞书院是“思想上的故里”。在美国檀香山,还主办过朱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书院薪传至元、明、清,虽时盛时衰,千年书院依然是名贤设教的圣地,直至1903年停办。停办后的白鹿洞书院,成了文人发思古幽情的胜迹,择胜登临者络绎不绝。1927年夏,革命正处于低潮,白色恐怖严重。经组织决定,带病工作的刘少奇同志上庐山休养,时任张发奎部第二军军长的贺龙,还专门为少奇同志安排了从武汉到九江的乘船。上山后听说国民党要员汪精卫要到庐山,鉴于汪精卫认识自己,刘少奇只得立即下山到白鹿洞暂避。在白鹿洞期间,他饱读了书院的大量藏书,对洞中琳琅满目的碑刻,逐一浏览。孰料,没多时汪精卫也到了白鹿洞。书院里的一位道长,情急中请少奇同志进房,躺在床上,脸冲里墙。汪精卫走过此房,从窗户中看见床上有人躺着,发问:“这是什么人?”道长从容回答:“是一位肺病患者,在这里休养”。只见汪立即伸手从衣兜里掏出手帕,捂着鼻子匆匆离去。本组老照片中,就有刘少奇当年出入的礼圣门,浏览过的著名碑刻《游白鹿洞歌》。

转自:http://www.5163u.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3&id=1263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