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瓷都印象,有关景德镇的游记与话题—奥利论坛

[游记]瓷都印象,有关景德镇的游记与话题—奥利论坛

2007-07-16    auly.com

作者:阿颠

我经常会有些幻想,比如说有了长假后,就一直害怕长假会只呆在一座城市里:于我这般好动之人,那将是怎样一种煎熬。06年国庆,却终是不幸应验了。那是一座在地理版图上小到难以发现,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却举足轻重的城市。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昌江之南,因“china(瓷器)”而蜚声世界的城市——景德镇。

虽说是一座小城,我终究是没闲着,六日里大致是在三类环境中转换。便依了这环境,整理出三段印象,分别是“景德镇:昔日的贵族”、“三宝:隐没的村庄”、“瑶里:写意的悠游”。

景德镇:昔日的贵族

有这么一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做大写时“China”意思是“中国”,小写时“china”意思是“瓷器”,音译一般为“昌南”。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认为,外国人认识中国便是因了千年前这盛产瓷器的昌南小镇。

景德镇东晋时期建镇,因位于昌江之南,故最早称“昌南镇”。后由于有大将军在此擒寇,遂改为“新平镇”。宋真宗景德年间,诏命该地烧制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不久,真宗皇帝下诏改镇名为“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之后,小镇吸引全国各地瓷工逐渐云集于此,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制瓷工艺日趋精湛,奠定了全国瓷业中心的位置,并随着瓷器的出口进而在世界产生影响,被世人誉为“瓷都”。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景德镇市区还号称有8万陶瓷工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南风窗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昔日沉浸在光环中的贵族却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作为城市支柱产业的景德镇国有瓷厂存在着所有国企都面临的体制、冗员等困局。当沿海一些民营陶瓷企业正忙着引入资本、扩大规模时,这个中国陶瓷业中心还沉醉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骄人业绩和霸主地位。至1995年,政府“化整为零”的改革方案下达,浩浩荡荡的数万瓷业工人,三分之一下岗,三分之一退休,只留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十大瓷厂像阳光下的冰块一样融化了。接下来的数年内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疲于奔命,瓷业生产惨淡经营。而同时,由于近千年来一直主要为官方服务,景德镇的陶瓷行业打上了深深的“贡品文化”烙印。这使景德镇的主要精力依然只集中在工艺改造上,而市场和成本意识淡薄。1995年,潮州陶瓷产业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到2003年,潮州陶瓷销售额达117亿元人民币,出口6亿多美元,而景德镇陶瓷年产值仅为20亿元人民币。这组数据最能显示景德镇的盛名难续。昔日的瓷都更像一个没落的贵族:将生活寄托在辉煌的艺术瓷的记忆中,日渐衰落。

守护了千年的辉煌却落得今天的尴尬。“重塑千年瓷都!”这成了行走景德镇给我最大的感受。近几年来,“千年建镇”、“世界陶瓷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举行让我们看到了贵族中兴的决心与行动。信步街道,两边扑入眼帘的瓷器路灯柱,豪华大气的足以震撼每一个来景德镇的游客。灯柱每根由两到三节圆形瓷管接成,不同的街道,灯柱高低直径不一,图案纹理各不相同。那么一根一根地直排到街的尽头,新鲜灿烂,美得逼人。这样的门面,仿佛长安街上的华表,尽显都城的奢华大气!再随便逛逛散布市区各处的陶瓷大市场,鳞次栉比的商家摆出精致的陶瓷,生活用品、工艺用品琳琅满目,国营大厂、民间作坊各擅胜场,期待中的,想象外的各类瓷器让人目迷五色,只恨此行自己没开得车来。再转入人潮熙攘的古街,刺激眼球的是高挑的檐角,木雕的门面,古老的招幌,现代的广告。两旁是不时显现的弄堂,真正的古老的巷子。每条弄堂口热气腾腾,往里是窄窄的过道,满目的绿苔,油亮的黑色,感觉那么亲切,一时让人不知道如何感触好。历史积淀弥足珍贵,千年文化难再复制。心底下,轻轻叹一声:景德镇,一路走好!

转自:http://www.auly.com/bbs/dtl.asp?pid=14508&page=136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