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贱卖景德镇瓷器 |
[游记]贱卖景德镇瓷器 |
2007-07-16 zjol.com.cn |
贱卖景德镇瓷器 中国瓷器,景德镇占有一席之地。从前,外国人了解中国,也是从瓷器开始的。但不知道从哪一年起,景德镇瓷器似乎变得不值钱了。 前年春天,我去慈溪周巷。对古玩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周巷有一个很大的古玩集散地。那次去周巷的有一批人,均有写作任务。当晚,我去老沈房间,桌上搁着一只青瓷花瓶。我问老沈,来的时候,没有看到你带着它呀。老沈说,是刚刚送来的。我对古玩是外行,但爱瓷器。我问这是哪个朝代的瓷器。老沈说,是乾隆年间的。他将花瓶的底翻过来让我看,果然看到瓶底有一个方形印鉴。我想这肯定得花一大笔钱。老沈说,是花一万八千元买的。他已经来看过好多次了。我问你就不怕是赝品吗?再说,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眼力?老沈信心十足,说,错不了。我又问,是景德镇产的吗?老沈说,是的。 玩古玩高雅是高雅,玩得好,也能赚大钱,但风险也大。若是花大价钱买一赝品,重则倾家荡产,轻则也要皮开肉绽。 我玩不起古玩,就买一些好看的瓷器,搁在家里欣赏。说心里话,我对瓷器毫无研究,就图个好看。看着顺眼的,价格合适,就买了。艺术品这种东西,没有标准价,心里认可了,就无所谓买贵买贱。 景德镇瓷器大规模出现在杭州的街头,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拉一车瓷器,还要找一处地方,挂出景德镇瓷器专卖,现在不了,广场上,超市门前,搁一些架子,架子上放瓷器,就开张了。大件的,干脆就放地上。这一类地摊式展卖,实在有辱景德镇瓷器的美名。但我却心喜。在大商场要卖到上千元的瓷器,在这儿往往几百元甚至更便宜也能买到。 我不买大件的,只买一些小件的花瓶之类。最大一件是一只笔筒,大约有一米高,直径五十公分,外面一圈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样的笔筒应当有一个术语,是书画家们搁画轴用的。我买了在客厅一放,搁的是一把巨大的孔雀羽毛扇与一把同样巨大的竹纸扇子。 我买瓷器,有点像女人买衣服。一些女人买衣服,不是因为没有衣服穿,而是一种习惯。经过时装店,就要进去逛逛,试着合适的,就买下了。她们的衣柜里,似乎永远缺少一件衣服。 我也一样,只要看到有展卖瓷器的,就要看一看,摸摸那些瓷器,想象它们在烈焰中燃烧的样子。 小区门外原先有一家饭店,做香水鱼,经营不善,倒闭了。店面一直空着。前天,我路过那样,发现空荡荡的店堂里摆满了瓷器。我的双脚条件反射般地跨了进去。看中了一只花瓶,扁扁的形体,有人物,也有诗,造型独特。因为是春节前,主人要赶回家过年,所以一再声称是亏本大贱卖。讨价还价,最后以五十块钱成交。主人是两个女人,声音很响,要价更高。我一刀砍下去,基本上和我的心理价位持平,就买了。其实,很多时候,我有些心疼这些瓷器,总觉得它们不应该出现在地摊上。这是艺术品啊。但是,或许现在这年头,说艺术二字有点奢侈了,只要能卖钱,艺术也是可以贱卖的。 昨天下班,快到家了,突然想起那家卖瓷器的店。前天我买那只花瓶时,她们说第二天要走了。不知道她们是不是真的要走了?我折回去,走到那儿,发现她们正在将瓷器装箱。她们没有说慌,她们真的要回家过年了。 我跨进店门,大声说,你们真的回去了?店堂里多了二个男人,在一起帮着装箱。还有一些小件的瓷器,大多是花瓶,在落地玻璃窗前排开,作最后的展示。我看上一对花瓶,绘有牡丹花。这次是男的开价,更狠,要三百八。我说太贵了。我说了一个价。男的说,把钱留住。我听说过《把根留住》,这个小老板居然说把钱留住,到是新鲜。讨价还价,还是没有成交。这时,女人也加入进来,听了我报的价,男女异口同声,说,回家去吧。他们又要我把钱留住,又要我回家。看来是不想做这笔生意了。 我在还价的同时,边上有一对夫妻看中一只笔筒,大约五十公分高,做的比较精致,老板开价八百块,那男的看起来喜欢那只笔筒。女主人说,他都来过好几次了。这个价可以接受了。那对夫妻一直在犹豫。我觉得这个价贵了一些。但不适合说出来。 我回到家,吃过晚饭,心有不甘。又去了那家店。这时,他们的装箱已经差不多了。我说那对花瓶呢?老板说,你要,还是那个价。我说,你先取出来让我看看。我是存心要买的,不然就不来了。边上一直不响的那个男人说了,现在是最便宜的价了,以后就没有了。我说为什么?景德镇那么多做瓷器的。他说,没有土了。我听了,心里有些莫名的诧异。也许,我们在欣赏这些瓷器,景德镇瓷器在全国遍地开花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瓷器,都是用泥土烧制出来的。 我把钱往上提了些。男老板说,你把钱留着,敲背去吧。 这明摆着还是不认可我出的价钱。 我说,你干么急着回家?在杭州过年不好么?男老板说,老婆等着回去敲背啊。此时,我终于明白他说的敲背是什么意思了。 这时,另外一个女的开口了,180块钱一对花瓶,你要就拿走,不要就算了。我心里已认可这个价。女的说,平时,这个价,你一只瓶子也买不上。 她说的是不是真话。我无心往深处想。我说,给我装起来。 我一手一只花瓶拎着回家。路上,想起那个男老板说的关于敲背的话,心里忽然升起一股怒火,这个江西老俵,这不是在污辱我吗?但一想到手中的花瓶,在心里对自己说,看在景德镇瓷器的份上,我且饶了你这一回。 可能还没有一个买主像我这样的,买了东西,嫌价贱。其实,我不是真的因为价贱,而是为景德镇瓷器鸣不平与悲哀。 似乎,更应该有一些精品,可以像老沈所购的那只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瓶,可以流传下去。或许,仍然有很多传世精品在制作,只不过我没有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买不起。 我将一对花瓶擦净,放在架子上。望着它们,为自己的多思,在心里笑了一下。 这年头,什么东西都在贱卖,何况瓷器? 我再一次为自己的杞人忧天,在心里笑了一下。 |
转自:http://blog.zjol.com.cn/user1/662/archives/2006/13833.shtml4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