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浮梁古城印象记 |
[游记]浮梁古城印象记 |
2008-07-01 sina.com.cn |
浮梁古城印象记 张光荣 浮梁,地名我未曾考证过,去那里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新与旧的结合,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事情本就如此,长江后浪前浪,社会和时代永远都是在前进的.说它新,是因为一进浮梁古城,便是新建的豪华的古城门.给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感觉,走在城下的时候,凉爽宜人,因为我去的时候是五六月份,想不到在炎热的夏天竟有如此一处可以让人感觉凉爽之所. 原本不是要特意去游的,只是因为偶然,约了朋友便一路踏着单车去,公路两旁的花草恹恹的,没有什么生机,到是沿街的一些旅游的招牌醒目夺人. 进到里面,里面还在扩建,不知道是从哪个乡野村间运了大量已经拆下来的旧梁,旧木板,可能是在建一个更加仿古的庭院也未必呢!和景德镇的瓷器一样,到处都是仿古的痕迹. 今天写这文章原本不是为了写游记的,只是感觉在这么一个寂静的午后,内心忽然间有些浮躁,想到此,远离我们的东西总会让人感到些些温暖. 去的时候,临近古城旁的山坳边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整体的开放,那种颜色丝毫不会感觉到它对你视觉的侵略,那种透明的黄只是直直地温暖你的心.本想用那像素不太高的手机拍下来,然而,想想还是作罢,一个是太远了,不好取景,一个是觉得这么好的风景与温暖,除了享受,没有比这更高级的了. 于是漫不经心地走,其中的什么红塔等纪念物,不是我想记述的重点,县衙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 因为我很想知道,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留下的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明镜高悬"大大的牌匾,但是电视毕竟是太彩色了,给人的印象是不真实.旧的东西让你去触碰,让你去回味霜雨长河中的一种儒家与道家的文化的总汇.我总以为,县衙里的公职人员很多是封建时代的士子出身,在他们的身上,我能看到人生的本色与发达后的人生角色的转变.而很多士子,他们的命运与政治又无时不与时代的变迁而沉沉浮浮.因此,这次来,也是慕名而来,想看看这个被称为"江南第一衙"的衙门,它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心中该会是以一种怎样的缩影来写它的一砖一瓦,来写它的一个墙角...... 到了,门前有一株桂花树,说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那个导游说了很多,我记不清她说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反正我相信,在那座森严的县衙里,它一定是陪伴着这里的县太爷和他的幕僚走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也只有它,才目睹了真正的历史,后人的凭吊和怀念永远都是空洞和无力的. 还是直接进去吧,这是我的最终目的.从入门到县衙的正堂这一段路大概有一百米的距离,中间有"下马石",我不知道"下马威"这个词语是不是由此而演变过来,想必是下马的时候很威风,才叫下马威的吧!导游没有给我说,我也就不再问了. 县衙的整体布局还不错,有审案的厅堂,上面也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字,其实我敬佩的不是这几个字,而是看到一排排的惊堂木竖立在厅堂两侧,漆黑发亮的案台让人有些心寒,古时候审案是不是因为这样肃静,偌大的空间一个小民跪在中间会觉得无依无靠才很快就招供的?我不清楚,但是电视看多了,也就明白了有些道理,厅堂上的挨板子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内部的东西.后面我会向大家招来. 继续往后面走,是师爷房,房间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清贫,和我们现在的办公楼比起来,是小阎王见大阎王了.天井似乎还在滴水,几千年的自然的造化,像梦一般,惊醒了许多人,林语堂说:水是道家最具有智慧的象征.说水善借万物,总是处在最低的位置,却最终能够汇聚成大江大河.不知道县衙的老爷在审案时候是否会想到这一点.总而言之,中国是有许多冤案的,无法考证,只能是以历史的沉默和水滴落檐间声音留些淡淡的纪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770b401000akg.html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