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说说队长》那篇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队长上周六说登山告一段落了,现在周末又快到了,凭他对运动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果真能停得下、闲得住吗?”果不其然,停止登山才一周,队长前天又带我们去游三百山。 三百山在江西省安远县东南,是国家名胜风景区,它是广东的主要河流之一――东江的发源地,也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 本人出发前未去查找相关资料,所以对三百山知之甚少。只是听曾经去过三百山的队长说,还不错,可以走走,山不高,不用爬很多山。听他的口气,有点一般化似的。出发前又听人说,没什么看头的,有力气不如爬爬电视山(即平远县城边的双企公园)。所以,出发时多数队员对此行只抱着“走走看,出出汗”的心态。 然而,游览所见让人感到:三百山是大有看头,它是东江源头茫茫林海中的一颗明珠。 从平远到寻乌60多公里,从寻乌到三百山镇有38公里左右,再转入景区公路,还有6公里。一路上照例是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进入景区,下得车来,队长带我们进入通往“知音泉”景区的大山谷。这条水泥盘山公路,有3.5公里长,本来是可以乘车的,但队长说徒步能更好地欣赏景色。于是,一行12人迈开脚步,边走边欣赏四周景色。只见公路两边,林木葱茏,层峦竟秀。那些才长出的树叶,碧绿清新,格外惹人眼目;烂漫的山花,一树树,一丛丛,尽情展示着春天的绚丽。沟底小溪的潺潺流水,唱着悦耳的歌儿,与山间的蝉声、鸟鸣一起,来了个“春之歌”大合唱。当时我想,这么秀丽的大山谷,怎么就没有个动人的名字呢。庐山有锦绣谷,这里也应该起个类似的名字。 走到谷底,那潺潺流水就在我们脚下欢歌。山谷开始狭窄起来。眼前有两条游览线路,左边通往知音泉,右边通往东江第一瀑。我们决定先去观瀑。 右边是一条山沟,未进沟就已听到了瀑布的鸣响。瀑布从山沟中冲下来,汇入刚才的溪流,流向知音泉。观瀑的石砌小路,在山沟中逶迤而上。这里的林木更茂盛了,属原始森林,到处是参天古木。有些大树自然倒下,又自然腐烂。有一棵大树,倒下后正好横在溪流上,形成一座天然小桥,只是没谁敢过一过。这条山沟有两公里的路程,从沟底算起,绝对高度约三四百米。整条沟中,大大小小的瀑布不断出现,组成一串瀑布群。这令人联想到井冈山的龙潭瀑布群,可惜这里的各个瀑布没起名字。 在小径中攀登,山风拂面,清爽宜人;听流水时而轰鸣,时而叮咚;呼吸着森林的气息,着实心旷神怡。走过半程,从树林缝隙间隐约可见一巨瀑从山巅飞流直下,水声吼响,令人心驰神往。--这便是 “东江第一瀑”。峰回路转,终于来到了瀑布脚下。只见百米巨龙从天而降,如同银河垂挂山间,水汽在空中弥漫。瀑布分三叠,与庐山三叠泉极相似。凿刻在瀑布左边悬崖上的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书写的“东江源”三个红色大字耀人眼目,旁边有题写人落款及时间(2000年3月)。照相留影后,我们继续沿石径往上走,来到瀑布右上方的观瀑台。探头俯瞰瀑布从脚下奔涌飞坠,与山岩撞击,发出轰轰响声,让人感到既壮观无比又惊心动魄。 到了瀑布之上才发现,这里并不是山顶。极目四望,群峰环绕。几座山峰之中,一池湖水平静如镜,清澈见底,这就是被称为“东江之源”的福鳌塘,瀑布就是从这里流下去的。 福鳌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从这里可登上附近几座高山,其主峰鸡公山高达1169米。山上景点甚多,景点之间有鹅卵石铺成的小径相连。我们登上“天台”,尽情观赏茫茫林海,眺望“剑尖峰”那奇特山形。天台下来,过铁索桥,我们去登剑尖峰(海拔1064米)。路上有一处景点最令人称奇。只见一巨大裸石突兀成台,石台上突生一株劲松。没有泥土,松树在石上扎根,却苍翠挺拔。相传此石台为古时龙王的玺印,醉酒后遗落人间。玺印化石,其上长出劲松,故名为“天印奇松”(海拔1069米) 。仔细观察,这石台为许多竖状纹理的岩石组成,松树的根透过石隙,从巨石下的少许泥土里吸取水分与养料。树根越长越粗,竟将巨石撑裂成许多条块。 在通往剑尖峰的路上,还看到很多奇树。许多树的树干上挂有牌子,标明该树的名称、科类等。可惜我们不是学植物学的,否则在这植物王国里徜徉,定会使你如痴如醉。 回到福鳌塘,已是下午三时多。稍事休息,我们乘车前往知音泉景区。 前面已说过,那“锦绣谷”与“瀑布谷”的水汇合后,流往知音泉。去知音泉有新修的栈道。栈道尽头,因溪流曲折(约二三十米内转了四五个急弯),落差大(有好几处突然跌落形成瀑下深潭),怪石林立,水流变得异常湍急,发出“轰隆隆”的轰鸣。而对面山上,刚好有一条百多米高的瀑布如银链般飞泻下来,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湍溪雄浑,飞瀑秀丽,两水欢快地相会,然后融为一体,向九曲十八滩流去。故名“知音泉”。 游过知音泉,已是下午四时多,我们又被“九曲十八滩”的美称所吸引,憧憬着走过十八滩后乘船游东风湖的快乐,走上了新的游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