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悬棺遗址,悬棺遗址旅游,悬棺遗址自助游,悬棺遗址游记攻略-旅游景. |
[游记]悬棺遗址,悬棺遗址旅游,悬棺遗址自助游,悬棺遗址游记攻略-旅游景. |
2007-12-10 ontour.cn |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 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蓝和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考石工作者入洞后,对悬棺葬进行了科学清理,出土了大批遗物。其葬制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如79十二号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形制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刳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随葬品多用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贵溪悬棺是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代表,所处年代为3000年以前的春秋晚期,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且是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葬的起源。这里悬棺数量多,随葬品丰富,其科学研究价值之巨大,素为海内外学者瞩目。 离水面高达几十米的悬棺的古代是如何安放进去的?这个问题曾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一时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现在,您在仙水岩就可以欣赏到按其中一说而举行的模拟悬棺安放表演。
|
转自:http://www.ontour.cn/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31004002003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